二、自贸区创新助力上海融资租赁快速发展
上海自贸区围绕准入门槛、经营范围、资金流通、财税支持等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和创新举措,吸引了大量融资租赁企业落地发展。
1、准入门槛降低、行政审批简化。
第一,取消资本金限制。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SPV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并对项目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金限制。
第二,审批权限下放。自贸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负责审批3亿美金以下注册资本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若手续齐全,5个工作日内可完成审批手续。
第三,取消对外债权业务审批。取消融资租赁公司境外租赁对外债权业务的逐笔审批,实行登记管理。
第四,取消对外担保审批。融资租赁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可自行签约担保合同,无须外管局事前审批。向境外支付担保费无须核准,可直接到银行办理购付汇手续。
2、融资租赁业务范围更广,同时兼营商业保理。
与境内区外的融资租赁公司相比,自贸区内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广,可开展全流向的租赁业务,包括两头在内的境内租赁、两头在外的境外租赁、以及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进出口租赁业务。同时,融资租赁公司可兼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保理业务。而天津滨海新区虽有商业保理试点,但仅限专业的商业保理公司运营。
3、资金结算更加便利,借贷成本大大降低。
第一,租金可收外币。允许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
第二,意愿结汇、便利付汇。外商融资租赁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结汇资金放在人民币专用账户。允许租赁公司在从境外购入飞机和大型设备并租赁给承租人时,凭合同和商业单证等材料办理付汇手续。租赁给境外承租人的,外汇局可按照无关单外汇支付方式进行核查。
第三,境外放款无额度限制。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对外融资租赁业务时,不受现行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额度限制。
第四,跨境借款余额制管理。公司可开立跨境人民币专户,向境外借取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借款额度采取余额制管理。
第五,人民币跨境资金池。支持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国内、国际外汇主账户等本外币资金池业务。
4、仿效天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第一,出口退税。融资租赁公司或金融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
第二,增值税优惠。自租赁公司及其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
第三,专项财政扶持。融资租赁公司享受浦东新区的专项财政扶持政策,对新引进的租赁企业给予一次性落户补贴;对融资租赁企业增资给予500万元补助。
三、加快融资租赁创新试点,应对各地追逼态势
今年以来,深圳、青岛等地也在加大了融资租赁的试点。青岛参照上海自贸区的海关监管制度允许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对融资租赁货物租金分期征收关税和增值税,以拓宽业务范围、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从市场准入、海关政策、跨境融资三方面出台了8条试点意见。天津应加快创新试点,以应对这种追逼态势。
1、提升天津目标定位,实施融资租赁创新示范区战略。
据预测,2014-2016年我国融资租赁业业务总量将以50%速度增长,2016年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将超过5万亿,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2013年,天津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5750亿元,年增长55.4%,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5%;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27.4%。从自身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看,需提升天津融资租赁的功能定位,以国际融资创新示范区为目标,规划和推动融资租赁聚集、信息交流、政策示范、租赁人才培养和法规体系的完善。
2、紧跟行业潮流,放大优势,打造天津东疆特色。
首先,发挥现代制造业优势,将租赁与现代制造对接。与上海自贸区相比,滨海新区的最大优势是现代制造业集聚。而我国已成为世界机械装备第一大国,产量和销量已占到世界的35%,其中60%通过租赁方式实现。探索现代制造业和融资租赁业互动发展既是天津发展的独特路径,也是做大融资租赁的必由之路。
其次,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保持飞机融资租赁领先地位。东疆港在飞机租赁方面一直是行业领头羊,截至2014年9月飞机租赁企业已达495家,以租赁方式引进的飞机近90%在东疆完成。未来20年,全球交付新飞机约4万架,我国将有6000架飞机购机需求,这对东疆港发展飞机租赁难得的市场机遇。
第三,把握行业发展新取向,抢占新兴市场。我国融资租赁业正在医疗设备、高档消费等新领域延伸。如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发展速度已上升至第二位,仅次于飞机租赁。应加快探索医疗设备、高档消费、农用机械等领域的路径和方式,拉长产业链条,抢占民生和消费领域新兴市场先机。
3、创新和完善营商环境和便利化融资租赁政策体系。
第一,加大财税支持、完善政府服务。天津与上海自贸区政策重合部分主要是财税支持,在其他政策暂未出台情况下,继续保持大力度的财税支持仍是吸引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手段。同时,政府应完善相关措施条例,如降低企业进入门槛、简化审批、为企业经营活动扫除制度障碍等,以更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为融资租赁发展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环境。
第二,争取兼营商业保理、拓宽业务范围。天津在内资和国际商业保理方面起步早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应探索并争取在津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也可拥有兼营商业保理业务的资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创新运营模式。
第三,扩大离岸金融业务试点,探索跨境借款等业务。上海自贸区关于融资租赁政策中,便利企业资金结算和借贷的相关政策条例出台最多。目前内资融资租赁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瓶颈。在香港、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有超过2万亿的离岸人民币存款,其资金成本也相对较低。应大胆探索跨境借款,推进离岸金融供给业务的拓展,为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提供更多支持,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