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知识经济(研发-转化-生产,高技术-生产)、总部经济(总部-腹地)为主导的产业空间分布链条,形成研究型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技术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链条格局,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和京津冀发展新格局。
新一期的规划中,总部经济成为京津共同发展目标。目前,京津地区已经成为总部经济高度密集区,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中,北京位居全国第1位,天津位居全国第6位。京津各具优势,适合发展不同类型的总部经济,忽视这一点将造成区域性双城恶性竞争。
京津地区具备错位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从下辖区域范围来看,总部中心可以分为大区总部、全国总部和地区总部。从中心的功能和分工来看,总部中心可以分为职能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北京市具有政治优势、交通便利和现代服务业发达集中的特点,适合作为大区(东北亚地区或亚洲地区)总部和职能中心。天津市具有海运便利、成本低廉和技术优势,适合作为全国、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京津两城交通便利,适合发展“联合总部经济”。京津两城借助各自优势联合招商,建立并扶持覆盖京津地区,辐射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的联合总部群落。
构建京津冀都市圈产业链应当以“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中央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布局,有地区基于区域一体化协作框架内实现 “研发-转化-生产”产业群落。构建上述产业链时,应当将京津冀原有的“知识经济”、“总部经济”优势充分发挥。根据上述主导思想,可以对京津冀产业链做出如下规划。
一是研究型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链规划,包括“沧州-黄骅-曹妃甸-秦皇岛”线性产业链和“滨海-武清-廊坊-北京-张家口”轴型产业链,该产业链具有交通便利和港口优势,适合发展重化工业类研究型高新技术产业,以京津之间的“研发-转化”为核心带动津冀之间原有重化工业从传统生产依赖型向高新技术主导型转变。该条产业链可以联系和整合京津冀都市圈中“航空航天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和“重型装备制造业”,上述三个产业在京津地区已经具备完善的研究和转化基地,未来需要发挥天津研发总部优势在滨海新区及线性产业链布局生产。
二是技术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链规划,包括“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线性产业链和“滨海-武清-廊坊-北京-张家口”轴型产业链,该条产业链内陆地区,且为华北地区上风口和水源地,不适合发展重化工业类研究型高新技术产业,应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该产业链以京滨之间“科研-转化-金融服务”为核心,带动河北省内原有工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
具备来看,该条产业链可以联系和整合京津冀都市圈中“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上述三个产业在京滨地区具备较好的技术基础。现阶段,京滨地区在相关产业的整合力度不足,金融支持能力不强。北京的总部经济应当在该条产业链构建中发挥资料调配的关键作用。
三是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链规划,即轴型产业链中“北京市-天津市”环节,该产业链连接京津冀都市圈的两大核心,是都市圈内知识经济、总部经济的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最为活跃的地区。该条产业链着重发展无污染、低排放的现代服务业,是将京津冀都市圈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经济枢纽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