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金杰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分别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城市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三条主要线路。 |
2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造京津“双城记”拉开大幕。27日,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提出,要“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多年来“灯下黑”的历史能否终结?人民网天津视窗策划推出“机遇”系列访谈,第一时间力邀多位专家学者进行独家解读,汇聚各方智力,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 “大文章”。本期专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京津冀课题组成员。
人民网·天津视窗3月2日电: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金杰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分别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城市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三条主要线路:
一是“研发-转化-生产”。她解释说,北京科研能力强,其科研投入比例是河北的10倍;天津的科研转化承接能力强;河北的石家庄、唐山等城市的生产能力强。这就构成了一条“研发-转化-生产”的链条,这个链条恰好排布在京津冀发展的纵向主轴上。
二是“国际城市”对接“国际港口”。王金杰说,北京提出要建设成为“国际城市”,这需要天津、河北乃至山西、内蒙古的腹地支撑,天津正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港口城市”,也将为北京提供港口服务。王金杰特别提到,滨海新区在发展中已经于河北曹妃甸港口、黄骅港、秦皇岛港形成了沿海产业带,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轴线形沿海带将于北京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三是金融总部与金融创新的协调。王金杰谈到,天津和北京在服务业方面的产业对接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业。她说,设立在北京的金融总部涵盖了金融业的各个领域,而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金融创新”布局,建成了一批交易市场,创新了多种金融衍生品。在此基础上,北京与天津有望形成金融总部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