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12 天津网-数字报刊
编者话:近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启动了我市高校智库工作,聘请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高校的15位专家为我市首批高校智库专家,并举办了首期高校智库论坛。论坛上,各位专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天津在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发展,加快实现城市定位”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从产业转移、金融创新、循环经济、公共管理、教育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现摘编部分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一、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应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主流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天津将承接北京部分产业转移。产业转移通常有三种形式:
一是产业平移。比如将北京某制造企业整体迁到天津。因为北京制造业大部分都是高新技术产业,不会大量平移,即使有转移,大部分也是向河北转移。所以在京津产业转移关系中,这种产业平移的形式比较少。
二是产业延伸。比如将北京某食品企业的产业链条(后方养殖基地)设在天津。这种形式,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延伸,恰恰是河北和天津要承接的。
三是功能拓展。比如北京某部委在天津成立评估机构、验证机构等。企业总部很多功能需要外扩,包括金融类和国家机关。天津可能会大量承接这样的延伸机构。
二、高校智库应站在更高角度,提出全新思路,加快行动步伐
高校智库要真正成为高端智库,发挥政策建言、服务社会的作用,就要切实做到“高、新、快”:
一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发展理念不再仅局限于本市、本省,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站在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高度思考问题。
二是不断推陈出新。处理政策建议和资政的报告,要出现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观点,提出新招数,新路径。
三是快速行动。对国家整体战略、政策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切实站在时代的前沿。
(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