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津邮轮经济的拓展与突破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的硬件条件具有明显优势,无论在规模和接待能力方面已达到亚洲最高水平,加快邮轮经济的拓展和突破不仅能为经济发展开启全新的领域,而且可带来高效率、无污染的经济效益。
1、紧扣邮轮经济“游”和“购”特点,以邮轮串联天津特色文化、商贸资源,打造精品消费和美丽天津旅游环境。
邮轮旅游的直接经济价值在“游”和“购”。调查显示,邮轮游客的消费支出中,购物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7%,占第2位的是参观游览,为26%,两者占总消费的73%。美国邮轮业协会调查显示,游客船票均额为每天248美元,而游客每天购物消费额为289美元。目前,天津本地旅游资源较多,缺乏系统完善的整合,难以作为高端旅游消费业态呈现给游客。笔者调查显示,天津邮轮经济呈现“两头在外”特征(下船后直达北京旅游购物,全程不在天津停留),本地经济难以从中获利。
积极实施“本土化”策略,打造适合游客需要的本地特色的精品消费环境,提升本地化消费水平。同时,以邮轮业服务为主线整合天津精品旅游资源,营造特色高端旅游休闲消费品牌,让游客分享天津的美食、美品、美景、美境。
2、突出本地特色,完善港口配套产业,延伸服务链条,提升邮轮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邮轮经济应循着“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全产业融合”的线路完善港口配套产业。美国迈阿密邮轮母港是世界最先进、经济效益最高的邮轮母港之一,其周边相关配套产业多达40个。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现有部分配套设施和下游产业,但距离全产业链建设仍有较大空间。尽快研究制定“邮轮经济”和“邮轮文化”及相关产业规划,完善港口配套,延伸产业和服务体系,整合相关游、购、休闲、科技资源,拓展延伸邮轮产业价值链条,全面带动天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培养专业素质高、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为邮轮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邮轮经济的产业链分布广,所对应的专业人才需求类型较多。在邮轮母港全产业链条上,邮轮公司的运营管理、邮轮市场的营销、保险、餐饮、酒店管理、地接服务、船舶修造和维护等都是发展邮轮经济急需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天津邮轮产业方面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较快,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承担了国际邮轮乘务方向专科学生培养任务。但在邮轮设计与装备规划、邮轮市场主体规划方面,天津与大连(大连海事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州(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城市有较大差距。在当前邮轮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做好人才储备,提前招揽和培养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4、创新产业政策和经营模式,为自由贸易区试验注入新内涵。
国内邮轮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瓶颈是:无法实现邮轮多点挂靠,不允许邮轮旅客自由上下船和归船,免税购物优惠政策缺失等。目前国家旅游局已着手编制《中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一规划将对邮轮产业布局及相关政策做出新的设计。天津应在这新一轮布局和调整中先行一步,创新产业政策,使其带动和引领作用率先发力。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可依托滨海新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借助于环渤海地区的合作率先推进区域邮轮多点挂靠试点,将同一区域内邮轮母港由竞争关系转为“竞合”和协同关系。率先试点境外旅客在环渤海地区的自由上下船和归船政策,给游客更多自由选择空间;完善免税购物优惠政策,促进港口消费能力的提升。
5、放大邮轮经济的带动效应,使之成为区域产业对接的切入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助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邮轮经济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发展邮轮经济决不仅仅是邮轮母港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旅客吞吐量的增加,通过邮轮业发展带动旅游和文化的繁荣,使之成为京津冀旅游业对接和市场一体化的纽带,并促进区域文化认同。同时加快国际化步伐,加大与欧洲邮轮制造厂商的国际制造合作,与国际知名邮轮运营公司在物资、人员双向交流试点,为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助力。
(马云泽、杜德瑞、吴桐: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