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目前国内外邮轮业发展迅猛。天津邮轮母港起步快、腹地广、需求强、潜力大,有望成为航运、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面对国内邮轮港口“三足鼎立”、“群雄并起”的竞争格局,亟待超前规划,对接本地特色产业、提升带动效应和经济效益。
笔者建议:1)紧扣邮轮业“游”和“购”特点,培育本地特色的精品消费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2)完善港口配套产业,延伸邮轮经济产业链,提升邮轮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3)培养专业人才,为邮轮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4)创新经营模式,为自贸区试验注入新内涵。5)将其纳入京津冀协同和大旅游发展的对接延展点。
伴随滨海新区新一轮开放和天津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天津邮轮母港已成为北方最大的邮轮母港,邮轮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和发展,有望成为天津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对接延展点。
一、快速崛起的天津邮轮经济
1、世界邮轮业发展迅猛,为天津邮轮经济带来新机遇
根据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CLIA)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邮轮旅游人数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2013年,邮轮经济为世界创造超过1000亿美元的产值,330亿工资收入和77.5万就业岗位,并吸引74亿美元投资。亚洲市场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2014年亚洲市场份额将实现30%高速增长。交通部日前公布《关于促进我国邮轮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我国邮轮旅客数量将达到450万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大的邮轮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上海、天津、三亚三大邮轮港口共接待国际邮轮377艘次,比2012年增长55.8%,接待国内外邮轮旅客116.8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97%。中国邮轮经济发展迅猛,除上海、天津、三亚、厦门等邮轮母港投付使用外,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也正进行邮轮码头的规划建设。预计2020年,邮轮市场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将达到510亿元,成为航运业和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2、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天津邮轮业市场需求巨大
天津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客源市场巨大。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依托京津两大城市,背靠中国华北和西北腹地。京津冀地区一直是国际游客的旅游热点,环渤海区域正在构建1小时名胜风景圈。天津便捷密集的立体交通体系,增强了区域经济凝聚力和辐射力,吸引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邮轮经济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3、邮轮经济持续升温,日益成为天津经济增长新引擎
国内邮轮经济发展逐步呈现“北天津、南上海”的格局。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数据显示,2013年,天津和上海接待国际邮轮和接待出入境国内外邮轮旅客分别占比全国的70%和80%以上。天津港2008年接待邮轮15艘次,到2012年接待邮轮35艘次,接待旅客数目由2008年的2万人增长至2012年的12万人,旅客人数增长了近6倍。自从2010年天津开通邮轮母港以来,每年的邮轮数都在30多艘次左右,总共接待国际邮轮70艘次,接待国际旅客达到25万人次。天津邮轮母港是亚洲目前运行当中最大的邮轮母港,去年被评为亚洲最佳接待能力的母港。
为适应邮轮经济持续升温,天津规划布局了以邮轮休闲和航运服务为特色的休闲娱乐、商贸会展、主题旅游和精品购物等项目,并继续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开发邮轮旅游市场,为邮轮旅客和相关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邮轮经济的竞争格局与发展制约
1、邮轮港口“三足鼎立”,竞争日趋白热化
我国许多沿海港口城市已把邮轮产业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各港口城市对建设邮轮港口设施的热度直线上升,邮轮市场爆发式增长,邮轮竞争日趋白热化。今年以来,上海发布《加快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在2015年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国际邮轮港,邮轮旅客达100万人次。福建省也出台了《关于提升水路运输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厦门邮轮母港和平潭邮轮挂靠港建设步伐,开展包租外籍邮轮从事两岸邮轮运输业务。
目前的发展态势已形成“三足鼎立”、“群雄并起”的三大港口集群: 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港口群,以上海、宁波为代表的长三角港口群,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代表的环渤海港口群。三大港口群南北呼应,各自依托于当地产业、文化和地域优势,超前规划、抢占滩头,形成港与港竞争、群与群竞争的格局。
表1:国内邮轮港的分布特征
港口集群 |
邮轮母港 |
区域港口城市 |
环渤海港口集群 |
天津 |
大连、 青岛、 营口、 锦州、烟台、威海、 日照、秦皇岛、唐山 |
长三角港口集群 |
上海 |
宁波、温州、舟山、连云港 |
珠三角港口集群 |
厦门、三亚 |
深圳、广州、 珠海、惠州、汕头、 福州、泉州、湛江、防城、北海 |
2、邮轮经济带动效应亟待提升
根据2012年接待客流量推算,天津、上海邮轮母港创造价值分别为22.5亿元、37.5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较小,单位人次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仅为125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美国邮轮业2009-2012年数据显示,每位邮轮游客带来的直接收益为2550美元,为当地带来的整体效益约为5700美元,分别为我国的20倍和40倍。
3、产业链对接深度不足,经济效益远没有充分释放
按照国际惯例,邮轮产业链条可以划分为核心邮轮旅游部门、邮轮产业供给行业(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批发业;其他交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业)、其他的服务行业等。北美邮轮经济对制造业辐射带动作用远远高于服务业。资料显示,北美地区的纺织、电子产品、石油、塑料等产业已经成为邮轮经济最主要的贡献因素。
缺乏与本地产业的深度对接是天津邮轮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游轮母港在产业规划和产业选择方面仍停留在与区域内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将邮轮经济与高端制造业及特色产业有效对接的文章远没有作足。
4、邮轮专业人才培养乏力,专家队伍亟待提升
与上海、深圳、三亚等地相比,天津邮轮经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亟待跟进。一是缺乏人才培养整体规划。邮轮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邮轮本身,还应拓展至酒店管理、西餐制作、红酒品鉴等技能人才。上海出台的“邮轮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邮轮经济人才提出了整体性需求,并启动了邮轮设计与装备规划、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人才储备机制。二是专家队伍建设不足。邮轮经济的社会影响和拓展面宽,需要该领域的专家作超前研究并在主流媒体“发声”,而天津的专家数量和影响度均不及上海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