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 这天,威海韩国城内的商户们多少都有些“不淡定”,他们在招呼客人之余,也在相互传递着一个好消息。
此前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日后生意会更好做一些。”一位从事韩国泡菜买卖的商户有点兴奋地分析道,“其实韩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本来就不高。接下来,关税很可能继续降低。比如泡菜、高丽参这种在我们这边很热销的商品,价格会更便宜。”
目前中韩自贸区还在谈判阶段,未来哪些行业会得到优惠还不好说。“但从目前的方向看,企业应该是获利最多的,因为肯定会降低企业的关税和物流成本。两国签署自贸区,将会给更多的企业带来机遇。”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指出。
从威海韩国城步行550米,即可到达威海港。从这里坐轮船前往韩国仁川,仅需要6个小时。而从威海到北京的火车则需要15个小时。正是基于这种地缘优势,再结合中韩自贸区谈判带来的利好,威海市政府在今年2月28日下发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我们希望借助中韩自贸区谈判,发挥对韩交往由来已久的优势,先入为主,将一些政策在威海先行先试,继而推动威海和韩国的经贸合作。”威海市商务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威海是中国海岸线上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每周入港货轮多达20余班,将来发展对韩转口贸易,优势巨大。同时他也表示,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领域,暂时没办法突破,“这也是希望通过建设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争取更多政策利好的关键所在。”
不只威海,目前山东共有7个城市都在争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区的落地。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的通知》中,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范围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涉及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7市,面积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万人。
依据这一框架方案,“中韩产业园”由青岛中韩创新产业园、东营中韩装备产业园、烟台中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潍坊中韩海洋化工产业园、威海中韩信息技术产业园、日照中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滨州中韩现代农业园等7个特色产业园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