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蕾:国际媒体对中国自贸区设立的报道和分析(下)

2、英国

《金融时报》:投资者大多对上海自贸区的开放进程感到失望。迄今为止对外公布的所有改革措施都很琐碎,都是改良性的。上海自贸区还要面对地方官员的反对意见以及负责经济金融发展部委的过度监管。

《泰晤士报》:中国新自贸区的建立被定义为试验和探索,目前许多细节仍很模糊,分析家必须告诉其客户,中国在重大问题上的改革进程仍将缓慢。

英国国际广播公司(BBC):自贸区的改革至少包括四个领域,首先是传统贸易领域的开放,但是这要基于投资、行政管理和金融领域的改革,核心部分是如何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改革会遇到很多阻力,特别是在金融领域。

3、韩国

《中央日报》:韩中自由贸易协定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有助于拉动我们萧条的经济。然而,如果我们的经济过度依赖于中国的需求,这会带来政治和经济上的风险。我们的经济必须保持在技术含量、产品及服务质量上领先于中国的企业,同时在开放程度、自由程度和国际关系上以一步之遥领先于中国。

《韩国时报》:总统朴槿惠在APEC峰会上表示将“积极支持”中国提出的实现亚太自贸区(FTAAP)的路线图,估计这将对争夺自由贸易区主导权的中美之间博弈产生影响。我们还需要与美国等其他主要经济力量保持平衡和灵活的外交关系,减轻我们的政治经济负担。
    4
、日本

《朝日新闻》:中韩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是为了在亚太经济圈构筑方面掌握主导权而抢先打出的一张牌。尽管中韩FTA自由化水平并不高,但着眼日美主导的TPP谈判进程缓慢,中国正加紧在东亚构筑占全球经济总量约15%的经济圈。

《经济新闻》:这次APEC成为了东道主中国的政治秀,曲目是“亚洲的盟主——中国”。中国不掩饰凭借世界第2大经济实力主导区域经济圈构建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野心,向内外显示出作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的存在感。

5、新加坡

《今日报》:中国自贸区的建立不会威胁到新加坡作为区域金融中心和世界第二大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地位,新加坡的金融机构与世界上很多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等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只要中国的金融领域是成熟开放的,这会给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和相关行业提供新的机遇。

6、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通过中澳新自由贸易协定,澳洲农产品、资源、服务贸易、金融服务、投资领域收益巨大。

《悉尼先驱时报》:中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和软实力的相对薄弱的失衡感到不满,四个自贸区的建设意图推进中国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其战略雄心也在提升。澳大利亚日益面对中美之间的博弈。

7、德国

德国通讯社:新自由贸易区的细节尚不清楚,但潜力很大。分析人士称,中央银行公布了一份有关具体的改革步骤的六页纸的文件,虽然细节仍不清晰,但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惊喜。

8、加拿大

《全国邮报》:自贸区做出了承诺,但专家建议加拿大企业还应持观望态度。中国对自由贸易的限制太多,自贸区的一些细节还没有确定,税率也没有公布,加拿大应仍然持观望态度。

(作者为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