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国媒体关注角度不同,对中国自贸区的态度有较大差异。
美国是站在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新自贸区建立对亚洲版图及中美两大国关系的影响。如《纽约时报》称中国想成为亚洲的领头羊,这就意味着和美国的角色形成直接竞争。《华盛顿邮报》称亚洲各国将依旧谨慎地关注着中国,并且很多国家还将继续把美国作为其重要的平衡因素和联盟国。
英国则是透过自贸区建设,关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领域的突破。BBC认为自贸区的改革要基于投资、行政管理和金融领域的改革,核心部分是如何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而《泰晤士报》认为中国在重大问题上的改革进程仍将缓慢。
韩、澳、加、德、新等国主要关心中国自贸区的建立对本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如韩国《中央日报》认为中国建立更多的自贸区有助于拉动韩国萧条的经济;新加坡《今日报》称只要中国的金融领域是成熟开放的,这会给新加坡与中国加强联系创造更多的机会。加拿大《环球邮报》认为中国的经济不再以两位数字增长,但对加拿大企业来说还有很多机会。德国则特别关注新自贸区的建立对其物流巨头DHL发展的影响。
周边国家因为政治、经济、外交等复杂因素,表示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例如,新加坡、韩国媒体态度积极,看好中国自贸区的发展,认为可以给本国带来机遇;而日本媒体则出现了一些略带敌意的字眼,如“中国出演亚洲盟主”、“好一场APEC中国秀”等。
4、世界各国多持谨慎态度,现阶段仍以观望为主。
对于中国新建三个自贸区,外媒多持谨慎态度。韩国《中央日报》认为首尔在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的时候,既要抓住机会,又要注意保持贸易独立性,防范政治和经济上的风险。法媒《解放报》则担忧自贸区内政策是中央的一次实验,有可能是可逆的。加拿大《全国邮报》称自贸区做出了承诺,但专家建议加拿大企业还应持观望态度。《金融时报》、美国《福克斯新闻》等多家海外媒体也认为自贸区迄今为止对外公布的所有改革措施都是改良性的,因此对天津等新自贸区“期待更多细节和突破”。
同时,对中国自贸区长期的发展,不少媒体表示乐观。BBC称至少燃起了希望,对中国而言,贸易、投资和货币像是一块小补丁,但它代表了更多自由的态势,这对国际观察家来说是个利好新闻。即使新自贸区的建设不是一个全球期待已久的巨大飞跃,但至少是一个开始。澳大利亚《金融评论》看好广东、天津和福建建立自由贸易区,称“可以发挥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赢家所得大于输家所失”。
二、各国媒体主要观点及评述摘编
1、美国
《纽约时报》:中国想成为亚洲的领头羊,这就意味着和美国的角色形成直接竞争。中国想建立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域,以挑战美国主导的自贸区体系。中国希望在亚洲建立发展银行来挑战世界银行的作用。中国将在许多方面和美国竞争,而亚洲的其他国家则试图从这场竞争中获益。
全球财经卫星新闻台(CNBC):在宣布设立三个新自贸区的同时,国务院承诺将在上海自贸区进行更多试点,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广东自贸区有望涵盖香港和澳门,这是中央政府加快推动港澳与内地一体化的措施之一。
《华盛顿邮报》:习近平主席对亚洲有新的视野,可以称之为“亚太梦”和两条新“丝绸之路”。它以数以百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有力的外交协议为支持。这似乎是对奥巴马的亚洲轴心战略的有力回击。
《福克斯新闻》:亚马逊在上海自贸区内开设分支机构,其国际消费业务高级副总裁称尽管存在着扩张风险,但亚马逊必须抓住这次战略发展机遇,在阿里巴巴集团和北京的京东主导的中国电商市场中开展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