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预计将于本月底正式批复。届时,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领域有望实现新突破。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周振海在13日召开的“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部署推动会”上透露,《实施意见》基本囊括了上海自贸区两批金改政策除国际金融中心相关政策外的全部内容,而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京津冀、融资租赁等方面的天津特色政策支持。
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孔德昌表示,将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天津自贸区集聚发展,引进设立各类金融总部、专业子公司、事业部等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不断发掘金融改革创新的潜力,努力将天津自贸区打造成为金融开放高地、创新高地和服务高地。
天津自贸区推进意义重大
作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天津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意义。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云泽表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在北方工业城市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来说意义重大。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天津很可能成为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在带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并将围绕国际物流中转业务开展创新,天津有望重现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风采。
有业内人士曾经解读,上海自贸区的全称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自贸区”,是国家使命、国家战略。同样,天津自贸区也是国家层面主导下的大战略。业内人士透露,“和上海自贸区一样,天津自贸区的申报也不是地方行为,而是由商务部会同天津市组成的申报班底”。天津既有工业文明的悠久传统,又有新兴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与实体经济相关联的融资租赁等金融业的创新。其中,天津在产业金融上具备优势,地域上接近北京,与北京的总部经济直接相连。同时,天津金融业的发展同天津的制造业、港口、物流及相关贸易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