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静:聚力打造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下)

  8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和应急机制。

  加强以天津为主、面向京津冀的重大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农业重大疫病技术评估方法、灾害预警等科技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农业自然灾害、病虫害及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体系,开发农业资源遥感调查、农情遥感监测与估产、农业灾害遥感监测、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退化遥感监测系统等,为提升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建立高效有序的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京津冀携手制定统一的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预防控制规划,做好区域内的农业灾害检测、预警、报告、预防和控制等响应工作,并根据灾害事件的形成机理和环保防疫要求联合布防,使京津冀协作中的农业灾害风险降到最低。

  9依托天津职教优势做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发挥天津高职院校优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农民实际需求设置课程,积极整合京津冀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加快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善管理等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创业园区、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实训作用,搭建专业化、多元化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础平台,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针对生态修复、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农业信息等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和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农民队伍,打造京津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10营造农业科技创新和扩散应用的良好市场环境。

  依托天津农业科技发展优势,借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与扩散应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提升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天津应加大与京冀的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互动,统筹规划发展目标,加快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为农业要素流动、农副产业价格调节和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转化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秦静系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周立群系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