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蕾、李绮雯:90后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特征及折射的问题(中)

二、90后大学生考证热现象折射出的问题

190后大学生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大学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感到不甚满意,从而不得不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而71.5%的大学生也认为考证促进了他们的能力提升,这对实习和找工作很有帮助。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甚至认为大学应该设置与考证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体现了90后大学生对大学课程能切实提升其工作技能的强烈诉求。

290后大学生面对多元化选择,凸显焦虑心态。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和多元化的世界,信息数量大与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同时存在,而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有限,这导致他们出现选择困难。在巨大的就业压力、职业选择五花八门、职业前景难以预测的多重作用下,90后大学生普遍对未来有很强的危机感,这就促使他们通过考证来增加自己的职业信心。但是“学习校内课程为文凭”“考个证书才好找工作”的现象消耗了学生双倍的精力,致使90后大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巨大,幸福感降低。

390后大学生对就业相关数据有更大更细致的诉求。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4%的大学生比较了解大学和第三方调查机构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而完全不了解的占到调查总数的34%,七成以上的同学质疑这些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尽管持质疑态度,但根据这些数据公布的行业、薪资等情况决定自己证书选择的大学生仍占到72.1%,可见90后大学生对数据的倚重程度之高,这就对就业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的时代下,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本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入职薪酬水平这样简单的数据,而希望获得更细分的、多维度的就业信息。

4、一般本科院校文凭含金量受到尴尬拷问。

我们的调查显示,一般本科院校学生考证的态度最为积极,91.74%的学生有计划参加考证,62.11%的学生已经开始考取证书,人均考取2个证书。而二三本及独立院校的学生考证比例(53.04%)也超过985211高校(39.15%)。可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非重点院校毕业生普遍对自己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和竞争力信心不足,希望通过考取证书来获得劳动力市场上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