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条件的新变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探索新的增长驱动力是新阶段国家一系列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5年以来,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国家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和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将通过制度和政策红利的释放,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的新热土。作为北方率先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着引领和带动京津冀发展的引擎作用,产业发展是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产业集聚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深圳特区还是滨海新区,国家设立先行先试示范区都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优惠吸引企业和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因为制度创新和政策优惠而给企业和产业投资带来的客外收益,被称为政策租金,即所谓的政策红利。政策租金属于准租金的范围,随着制度创新和政策优惠的范围的扩大,租金逐渐消失。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和成功发展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政策租金优势,快速引进和发展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产业领域。在产业集聚过程中,通过组织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即使在政策租金消失后,通过产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创造力,继续吸引企业和产业的集聚和创新发展。
从发展经验看,政策租金优势带来的短期效应难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利好。例如,在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经济特区不仅包括深圳,而且包括珠海、汕头和厦门。在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的条件下,深圳率先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城市。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经过再次转型升级,深圳已经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从产业结构看,经过“三来一补”到加工制造再到自主创新,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产业。
政策租金仅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包括交通区位在内的比较优势同样能够引致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例如,邻近深圳的宝安和东莞同样因为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获得快速发展,成长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