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要素无障碍流转和对接,实现产业“共赢发展”
从发展条件看,京津冀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各地市应以促进区域快速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京津要放下大城市的架子,主动与河北各市展开密切合作,河北各市要有开放的眼界和共同发展的心胸。只有各方抛开狭隘的行政区观念,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使京津冀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2、优势互补,避免产业同质化,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从区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区域内产业分工联系看,北京拥有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属知识技术型地区;天津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占有优势,属加工型地区;河北在原料工业、重化工业,以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属资源型地区。三地应通过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形成区域内不同地区间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有机结合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在区域内的扩张和延伸,逐步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3、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分工,实现产业“特色发展”
为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具有上下游关系或具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企业集中布局,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建立企业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在合理分工、促进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效率和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4、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京津冀研发创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务完整化价值链条。京津要加快向河北辐射、扩散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壮大河北制造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京津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推动整个区域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壮大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京津要继续做大做强研发和配套服务环节,提高产业价值链中利润空间大,通过发挥京津售后服务的优势,将区域制造业高端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市场,提高京津冀参与世界产业竞争的能力。
1、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助推产业结构高端化高质化
天津市应着眼于高新、集群、链条的发展思路,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打造区域高端制造业核心聚集区。一是以“数据化服务”和“智能化制造”提升区域产业附加值,以智能化制造提升制造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以“信息流”聚合高端资源带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以大数据、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物联网为主导的产业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共享中心,形成区域间应用网络集成技术的异地协同化生产等新合作方式,形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的新模式;三是滨海新区以服务型制造为切入点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协同京、冀,构建区域服务型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四是依托四类产业类型引领京津冀区域产业高端化:“高端引领”壮大技术联盟,“借力发展”形成“研发转化”和“借力服务”格局,“服务带动”构建区域京津冀产业网络;“低端锁定”产业为着力点,提升产业质量并释放产能空间。
2、以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为导向完善产业技术协同链条
重整京冀“研发-转化-生产”的创新价值链条是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对接京津冀科技合作的战略方向。滨海新区应强化以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为导向,将先进制造业作为研发创新载体,依托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大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结合力度,主攻先进制造业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创新,推动研发型制造业、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占据京津冀现代制造业研发链条的高端;重新定位科技链条,营造科技创新生态;构建“政府规划+市场引动”的科技合作体制,为天津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和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对接提供制度保障。
3、以物流、金融和电商为重点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
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和融资租赁等高附加值产业,以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现代制造的融合,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开放集聚的新功能区。第一,依托两港优势、腹地优势和产业优势,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形成与制造业、金融业等的深度融合。第二,加大金融改革试验。以融资租赁对接实体经济,以融资租赁、股权基金为切入点实现金融服务业集聚化、产业化;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加快金融创新营运区的建设。第三,依托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对接跨境电商,抢占电商高地。依托滨海新区国际商品交易平台,完善前端控制、线上交易、线下物流、全程资金链支持等环节,深化区域产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抢抓跨境电商发展机遇,打造集仓储、物流、支付、金融等一体化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形成集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电子支付、海关、国检、国税、外汇、商务等一体化的数据服务平台。
4、以首都总部多维发展取向为契机构建城市总部格局
抓住京津冀多维总部重新布局和总部提升的机遇,以吸引和对接首都金融运营总部机构、培育大型物流总部为重点,加快出台针对性强、吸引力大的总部经济政策和招商举措;将集聚金融、物流总部作为京津联运的切入点;在自贸区申设中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接总部机构的层级,形成标准高,机制新,服务优的总部生态环境。
5、以高端技工人才培养为路径壮大产业发展人才体系
整合三地人才资源,建立科技与技能人才协同共享体系对促进三地的深度协同发展意义重大。第一,要突出政策引领,将借重首都人才资源纳入规划;第二,要整合资源,构建科技与技能人才协同共享体系;第三,要优化引进渠道,创新高端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第四,要强化人才培养,打造科技与技能人才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