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益贫式增长”是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因为在市场的作用下,经济必然出现极化现象,资源向着中心流动,当前北京对于周边区域的“虹吸现象”就是这种现象的表现之一。因而实现“益贫式增长”的关键还是各级政府结合当前中央的顶层设计,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政策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合理出路。按照目前的规划,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是发展突破的方向,我们认为应该通过三个步骤制定和完善政策:
第一,通过理论研究,判别地方经济发展是否对穷人有利。结合地方调研一手数据,借助有效贫困增长率模型审度地方经济发展与扶贫成效之间关系,有助于及时准确监测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判别地方经济增长政策以及外在环境是否对当地贫困人口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对各地的扶贫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估。基于贫困分析框架,可以建立一套与扶贫政策相关的贫困监测和分析体系。将益贫效应纳入贫困监测与分析的范畴,有利于判断评估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障干预对贫困的动态影响,特别是对长期贫困的影响。从而及时发现有益于持续减少贫困的政策,以及识别那些效果不好、抵御脆弱性的政策行为。
第三,建立在上述研究意义基础上,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调研,以其作为样本,探寻本地的经济发展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收入增长起到的作用。找寻益贫式增长的成功经验,为制定扶贫政策提供思路;并结合区域内发展特性进行研究,最终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扶贫政策。
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转变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要求。结合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在减少本区域的贫困人口为出发点,通过相关政策找到益贫式增长的新道路,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这将是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意义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