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十二五”时期,天津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超过13%,快于全国同期约5个百分点,人均GDP持续位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十三五”期间,以工业为经济高速增长核心支撑的天津,依然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的“重头戏”。
受访专家认为,今后五年是天津弥补经济结构短板、为“后全面小康”时期积蓄新的发展动力的关键期、攻坚期,需在两个层面实现本质转变。
一是经济基本面提质增效,中小企业整体转型升级。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尉永久说,天津曾是“老工业城市”,当前仍有大量中小企业在传统工业摸爬滚打数十年,成为天津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点和难点所在。
一些传统中小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情况依然突出,一些企业经营越来越难,但认定“转型生死难料”,宁愿守着微薄利润苦苦支撑。还有些企业废弃物排放长期不达标,甚至主要靠偷排、乱排获利,但认为“转型就断了生路”,不如走一步算一步。
二是先进产业串点成线、聚线成面,形成以创新为内核的经济发展新动力、稳动力、强动力。南开大学副教授薄文广说,依托项目引进、工业转型,天津形成了多个优势支柱产业,但这些先进业态多在纵向延伸,横向交叉互促的程度有限,先进产业碰撞带来的可能增长空间仍未开启。
针对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期形势,近日公布的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出了专门部署——
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天津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后劲、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
在着力“创新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建设全国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创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