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增等:从理论视角看“一带一路”的意义、内涵与成就(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厘清“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内涵,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要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和延伸、区域合作等角度阐释“一带一路”建设,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强地区整体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要结合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周边外交、南南合作、全球治理等层面深挖“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内涵,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成果。

天津日报近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专家学者的解读材料,并请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薄文广教授及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一带一路”五个理论问题,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的理论内涵。

一 “一带一路”有什么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实现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国际上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平衡,导致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不平等现象加剧,就业问题突出,国际贸易增长放慢。“一带一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实现亚欧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释放亚欧大陆经济发展潜能,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它是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需要,有利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道路,推动国际体系和秩序朝着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是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双向开放的发展局面;它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升级,为化解过剩产能提供战略空间;它是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经济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一带一路”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国内外经济问题的最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也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作出的战略举措。“一带一路”战略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中心—外围结构”,并以美国为中心向外围辐射。在这一结构中,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研发、设计、销售、管理、服务等高增值环节,并通过国际投资、产业转移等将低增值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依靠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金发展工业,并对外出口,以此带动本身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有效需求减少,“中心—外围结构”循环减弱。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迫切需求。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中国的市场、资金、技术和产能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这使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循环。这一循环与传统的“中心—外围结构”,构成了以中国为枢纽的世界经济“双循环”格局。通过第一循环,中国与发达国家进行双向贸易与双向投资,以此促进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通过第二循环,中国对经济落后国家进行资本投资和产业转移,助力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

“一带一路”是世界经济“双循环”结构的关键环节。“一带一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可以释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潜能,拓展中国与之合作的空间,推动新的经济循环持续、快速、健康运转。“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构想与安排,也为新的经济循环奠定组织和制度基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逐步落实,随着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不断加强,新的经济循环将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世界经济也将会获得新的、源源不竭的增长动力。

(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孙明增;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郑高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