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与提升出口贸易结构的建议
1、把握探索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特点,借助外贸出口触底微升时机,积极开拓新市场。
今年6月起始东南沿海城市的出口出现了触底微升的迹象,为此应把握探索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特点,在稳住外部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一方面,要稳住外部需求,争取进出口贸易保持比较合理的水平。应继续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改善出口企业的环境和条件,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等商业模式创新等,把已出台的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把握国际市场分化的特点,积极开拓新市场。比如,我市出口的最大市场东盟和欧盟(占外贸出口的31.25%)内部已出现有增有缩的分化,应把握不同国家市场需求的特点,在巩固和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潜力,放大对希腊、德国、葡萄牙、俄罗斯、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效应。
2、依托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向“外贸强市”和“优进优出”的转变。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需依托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完成从“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转变。一方面,应逐步改善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把价值链攀升作为不断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目标,出口结构逐步向中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转化。在“十三五”期间,我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及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将大幅提高,集成电路、海洋工程、大型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元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创新型产品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随着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市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信息服务业将向高端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信息技术外包将成为现代服务贸易的新内容。同时,还应发挥京东商城、阿里巴巴、亚马逊、中储、天津物产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整合作用,借助于新型贸易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进出口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根据我市民营企业出口势头强劲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帮扶民营出口企业,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
近两年民营企业出口比重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市出口最有潜力的生力军。应将帮扶民营出口企业与打造小巨人升级版、促进科技型企业做优做强结合起来,在“小壮大”、“小做强”、“小升高”工程中有针对性的帮扶民营出口企业,推动它们主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新变化,提高企业出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附加值,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杀手锏”产品。推动出口产品从消费品为主向消费品和资本品并重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民企外贸竞争新优势。
(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 教授
周晓波: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