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任钧,上海市人。1954年北京团市委工作。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1960年至今在南开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研究所和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工作。1981-1983年赴澳大利亚访问考察,1992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经济评审组组长 和环渤海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还兼任天津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天津城市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通讯评议专家等。
主要从事研究方向:大洋洲经济地理、比较区域经济和城市与区域发展。形成比较的观点、城市与区域有机结合的观点和城乡互动的发展观。大洋洲地区是我国研究薄弱领城。为开展大洋洲经济地理研究,于1981-1983年赴澳大利亚实地考察。先后发表系列论著如:《新西兰经济地理》,这是我国第一部这方面的著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地理》,是在澳大利亚实地考察基础上写成的。针对当时国内流行农业无效益的悲观看法,以澳新为例,分析了澳新农业发展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条件,正确理解这两个国家农业发展的规律,说明他们结合本国特点,不仅靠农业立国,而且至今仍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经济发达国家;还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大洋洲有关条目的撰写,2004年仍被邀请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大洋洲条目编审工作;其他还有:如发表在国际会议上的“The Agricultural Regions in Australia”论文等。上述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也成为我国这方面的专家及研究基地。此外,为开辟我国比较区域经济新方向进行了尝试,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沿海北中南三大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项目,以及“从深圳和浦东发展看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和“伦敦世界城市地位比较分析及对天津发展的启示”、“从澳大利亚区域开发看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等。并第一次以此为方向,招收博士生,指导完成博士论文“城乡边缘区的发展:国际经验与中国前景”等;区域经济学在我国还是年轻学科,近年在城市与区域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撰写了“城市规划要有区域观念”。还在国际会议上发表“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oast Citie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ianjin City”论文,并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针对我国区域经济联合协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撰写了“区域经济联合协作的动力机制研究”、和“论冀京津合作中的问题、机遇、方针和措施”等。特别是论冀京津的论文,得到河北省书记和省长的肯定,认为文章“很好,有深度、有新意”。为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撰写了“城乡边缘区值得研究”和“三农问题的症结及其解决途径”等论文,并承担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沿海地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研究”,并由商务印书馆以专著形式出版。小城镇大战略的提出,使各地区把小城镇发展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此,主持承担了“河北省部分重点小城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11个小城镇)。项目完成后经河北省审议,认为“起点高,有创新,符合河北省的实际,对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此外,还主编了由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各成员市干部和环渤海经济研究会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环渤海地区经济研究文集》。以及“再创北方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天津滨海新区:第三个国家级‘增长极‘”、“中国沿海北中南三大区域城市化与协调发展比较”和在美国《Leaders》杂志上发表“Opportunities in Binhai”等文。还参与台湾的学术交流、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规划、天津市的农业区划、城乡规划、滨海新区发展、贵州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等。适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还积极参与有关的学术与媒体报道活动:如2006年9月参与江苏省《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国际招标评标专家组组长工作。2006年1月6日应中央电视台邀请,随戴相龙市长走进《新闻会客厅》参加<决策者说>节目,谈滨海新区发展问题。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前夕,应中华建 筑报记者采访,谈青藏铁路通车意义及避免负面影响问题和应《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刊登在2008年第一期上的谈京津高铁问题和”从发展条件的三个层面看兰海商贸中心的前景”(走向兰海:项目推介高峰论坛,2008.4.14)等。
从教40多年,主要精力从事博士生、博士后的培养及指导工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的学术带头人,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1999年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