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低速电动车标准制定不应高不可及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大难题是整个市场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魏会长提到的山东模式非常值得推广,它从低端切入和满足市场需求开始,逐渐提高技术,这并不是国家出台标准把山东电动汽车整合了,而是企业整个技术的自我提升。舒欣舒总所代表的雷丁就是典型。今天无论是主论坛还是分论坛的企业均将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导入产业发展,这值得称赞,对于低速电动车产业也如此。
另外,我是经济学而非技术出身,对技术标准我的建议是应该根据同行业标准取中间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标准。或者让劣等企业往上靠,而不是制定一个高不可及的标准。习总书记和马凯总理也说,我们现在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是利益最大关系,因此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
所有的标准最后之争,包括今天说的转正之战,某种意义上是带着行业利益的。从2009年到现在,这个产业一直遭受煎熬,一方面市场有需求,企业也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一方面这个产业还在经受打压。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应有正确的平台,所有的出台政策应有利于产业发展和提升。
另外,对于低速电动车进行分类管理是比较合适的,也要正确看待这种产业不是在高速上行驶,它是因为低速到某一程度就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而且标准对成本的提升能有多大呢?它毕竟是一个特定市场、特定技术、特定企业内的专门标准。若按汽车的标准对标,对低速电动车产业肯定是打击性的。
而且我认为微型车最大的市场一定在共享出行。因为在共享出行领域,高速车没法与低速车竞争,因为如果大家都是同样的条件,低速车更符合用户的出行标准。(来源:第一电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