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群:坚持稳中求进 推进向好发展(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认为,只有“稳”,才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为例,2016年总的来讲,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开始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整个一年粮食生产比2015年略有减少但总体保持稳定,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目标。同时,通过土地的产权制度改革,即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的“三权分置”,来进一步放活经营权。鼓励种粮大户发展规模,鼓励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竞争力,为未来的深化改革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张晓山从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平稳转移为例,向记者介绍了稳中求进中“稳”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张晓山认为,从目前到未来,传统的经营主体和现代化的规模经营主体是并存的。其中,现在的规模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传统经营主体为小规模农户,这种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其中,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为农业现代化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进”是目的

许多学者认为,“稳”绝不意味着原地踏步、止步不前。“稳”是“进”的基础和前提,“进”是发展的目标。

周立群认为,“进”旨在破解三个问题。第一,转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而是要追求新能量、新产业、新动能。其中需要发展动能的转变,也需要具体发展路径的转变。第二,创新。没有创新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改革等都是创新。第三,可持续性。经济要实现扎扎实实的发展,在有效空间中突出发展可持续性。

肖金成认为,具体来看,如何把资金引入实体经济,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所在。当前市场资金丰沛,下一步需要通过把握宏观调控方向,让企业拿到低成本的资金,提高投资、扩大再生产的意愿,拉动对原材料、能源的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面对“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多位学者认为,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才能巩固稳中向好发展势头。在周立群看来,“稳中求进作为近几年总体经济发展总基调,需要各个行业认真贯彻。只有各个地区领域贯彻落实,经济发展大局才能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