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云:我市吸引北京投资和项目的特点与对策建议(下)

三、      加大吸引北京资源和项目的建议

1、把握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去向和外扩特点,找准承接与对接的着力点

一方面,要把握北京转移产业、外移市场、腾退空间、外疏功能、搬迁机关的机遇,搞清楚北京正在聚力建设“三大科技城”和文化中心的布局特点,找准承接和对接的项目源和投资方。另一方面,应追踪和把握科技、金融、商贸总部的新布局和新需求,找准服务总部的环节和着力点。集聚于北京的许多总部已将天津作为其功能延伸、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扩展的重要基地,    各大总部试图借助天津自贸区提高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在寻找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中的资金新投向,并在谋划生态补偿、产业转移等基金的筹集与运作;建筑工程商和房地产商在追踪和探寻城乡新布局中的新工业园区、生活园区和生态项目的落地点;电信和网络公司在酝酿互联互通中的“一卡通”和更大范围的便捷网络。这些市场主体的需求和谋划也是我市各区承接和对接的着力点。

2积极探索京津冀开放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形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深度对接和功能有效互补。

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是新的发展方式,应根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时序和重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协同合作的新模式、新形态。从近两年的实践看,我市各园区的一些协同作法是行之有效的,如平台模式(通过搭建和整合交易或服务网络来促成协同)、项目模式(围绕承接重点项目开展合作)、对接模式(两方或多方将相关业务异地链接、共同发展)、借壳模式(借龙头企业和品牌的授权和市场网络,做强自身产业或延伸功能)、共建模式(以各自优势补对方短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助力模式(他方为主,我方助力或支持援助他方发展)、吸纳模式(凭借政策新、服务优、生态好的优势吸引外部资源集聚)、融合模式(在项目合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互惠)等等。

3、精准承接目标,明确责任清单,以龙头企业和重大平台项目为重点,提升招商引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吸引北京优质资源时要精准到集聚何类产业?是产业链条的上游还是下游?什么类型的业态?各类园区要深化与央企合作,把握央企和总部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投资布局,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以及高水平创新型企业。招商引资部门在精准承接和对接目标的同时,要明确招商实施方案与指标,将招商责任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实现由“多元招商”向“精准招商”、“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的转变。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高端项目,发挥项目对人才的带动作用,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

4、立足功能定位,发挥各区的比较优势,在吸引北京资源和项目的同时激活内部要素,提升产业能级和服务水平。

滨海新区应继续发挥其先进制造研发集聚的产业优势,承接北京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端制造业转移;发挥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政策优势,承接北京金融服务业转移,创新金融业态,推进金融改革;发挥海空两港的区位交通优势,承接现代物流业的转移,提升物流业的集聚效应。武清、宝坻等区则应继续发挥其地缘优势,依托已有的载体,积极承接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转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心六区应发挥其环境和服务优势,积极承接北京的金融、科技与信息服务、商贸及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转移,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和水平。同时,在引进首都优质资源和项目时应注重通过外部要素激活内部要素,区位优、资源特、成本低等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通过引进北京优质资源和好项目激活内部要素并推动自身机制创新,使招商引资与本地主体的培育对接。适应这一要求,各园区应加大培育和提升本地企业和机构的承接和对接能力,营造更好的内部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周彩云: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  博士后

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