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文广: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之创新思考(上)

“一基地三区”的新功能定位,凸显了天津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它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天津发展方向和目标。“一基地三区”不是简单并列关系,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新功能定位核心,也是其他三个功能的立足点。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服务于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依托。四大功能定位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1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首要

  紧紧抓住现阶段天津发展面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窗口期,积极吸引和利用北京创新资源,依托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天津制造业能级,在产业对接和协同模式上探索“天津制造”与“北京研发”深度融合和对接路径。

  第一,要高度重视央地关系协调,把握央企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投资布局,进一步引入其产业链条(如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性能服务器)中的相关环节,为其作好研发转化和各种配套服务。

  第二,要积极吸引北京丰富的大院大所资源,央企、国家部委、中科院、北京高校等所属的大院大所总数达几千家,北京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天津应充分利用高端制造优势,搭建高水平研发转化平台,构建“研在北京,转、制在天津”的格局。

  第三,要通过与北京高校共建工程中心、科技联盟、孵化器、产业转化基地等方式与北京高校创新资源对接,实现双赢发展。

  第四,要充分利用京津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契机,针对科技创新中心与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对接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企业。

  在津冀产业合作方面,一方面应在港口建设和钢铁石化等产业走优势互补的发展之路,探索同类产业交叉持股、战略投资合作以及互换并购(如天津国有钢铁企业被河北钢铁并购或收购,而天津港口并购河北相关港口)等方式实现津冀产业分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河北省的空间优势,将一部分不适宜在津发展产业梯度转移至河北省,使之成为天津先进制造的对接点和配套加工基地,以提升天津先进制造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2 以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

  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空间结构,提升天津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能级。

  一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积极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调整天津产业偏重的产业结构。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压缩石化、钢铁等行业无效产能;同时加快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

  二要完善企业结构。“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引领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撑的企业共生格局。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引领性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提升天津在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营造制造氛围和创新环境,吸引和培育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出更多“杀手锏”产品,针对性破解本土民企转型升级中的难题,加快高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形成具有创新活力、自生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集群。

三要优化空间结构。举全市之力支持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好其龙头带动和体制创新的引领作用。同时,改变天津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武清、北辰、宝坻等西北部城区的区位优势,抓住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副中心东拓的契机,将北部地区的产业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融合发展,形成天津产业发展新高地。此外,针对目前各产业园区布局分散、功能重叠的问题,重新规划产业布局和园区定位,并适当合并和整合,使之利益协调、优势互补、相互助力,形成共同支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