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日益旺盛,乡村休闲旅游将是未来5-10年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京津冀休闲旅游需求空间不断拓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增长,推动京津冀农业服务化和农村现代化。但京津冀乡村旅游缺乏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这些问题约束乡村旅游业高水平发展。
本报告建议:制定落实标准,规范乡村旅游发展;加大项目开发,创建国家和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依托京津冀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平台,实现人才、信息、标准共享,支持乡村旅游跨界连片开发;整合财政投入,加大乡村旅游融资支持;制定倾斜性政策,营造乡村旅游发展良好环境;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特色产品,拓宽乡村旅游推广渠道。
旅游业是关联度最广、带动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突出建设“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乡村休闲旅游将是未来5-10年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城际自行车骑行、城郊乡村度假等乡村游憩活动渐成规模。乡村休闲旅游逐渐成为推动京津冀农业向服务化转型、农村向现代化转变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一、乡村旅游业促进京津冀农村现代化发展
(一)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最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2016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仅为6.5%,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为近13年来最低。乡村旅游起点低但空间大,利于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能,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
(二)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河北农业大学对河北省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2001-2011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乡村旅游收入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当地农村经济则会增长0.38个百分点,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增长。京津冀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即使经济发达的京津地区,其周边区域间也存在大量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村落与农用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机遇,尤其是交通方面。到2020年,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将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打通了三地乡村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经脉。
(三)京津冀休闲旅游需求空间不断拓展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旅游产业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阶段,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2014年京、津、冀人均GDP分别达到1.63万美元、1.71万美元、0.65万美元,京津冀已步入休闲度假旅游阶段。其中,京津地区正处于向高级休闲观光业态转型时期。多元化的休闲需求为京津冀乡村旅游错位发展开拓了空间。
二、京津冀乡村旅游存在三类问题亟待关注
(一)乡村旅游缺乏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
京津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布局分散,景区之间交通路网不发达,景点缺乏统一规划,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局面。京津冀区域内没有形成广泛联合,缺乏跨地区旅游项目。此外,基础设施不足、休闲服务过于均质化、可进入性差等问题导致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服务。
(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滞后
乡村旅游主要以一般性的旅游接待为主,对当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旅游项目特色不明显,难以适应旅游个性化和高层次需求。原生型、工艺型、艺术型旅游文化紧密结合的休闲农业项目较少,环保理念、生态技术与生态景观的融合水平较低,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北京等大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
(三)乡村旅游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乡村旅游已不再满足于尝农家饭,住农家院,或者采摘、观光等初级内容和形式,而要求包含更多的新奇理念和创意元素,市民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京津乡村旅游应率先实现从观光采摘阶段向体验度假阶段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