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云等:吸引和承接北京高科技资源入冀的建议

【提要】 中关村是全国创新资源的宝库,是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源和动力源之一。

本课题组在对北京中关村企业以及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张家口五城市调研基础上,以2014-2018年3月中关村企业在河北省投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河北省在吸引和承接中关村企业投资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精准承接和对接首都创新资源和高科技企业、进一步提升招商引智吸引力的对策建议。

一、中关村企业在河北投资的现状和特点

1、投资企业数和投资额在快速增长后呈下滑态势,其成因与北京市科技与产业的新布局相关。

2014至2018年3月间,中关村企业在河北的投资企业数为975家,投资额529.68亿元,与同期中关村企业在天津的投资相比,平均单笔投资规模要高。从变化趋势情况看,投资额在2014-2016这三年间成倍增长,投资企业数年均增长120%;但到2017年二者呈下降态势,与2016年相比投资额下降幅度达76%,投资企业数下降45%。2018年前3月,投资企业数21家,投资金额5.5亿元,仅为2017年同期的3成和2成(见图1)。

图1 中关村企业在河北投资的企业数和投资额
(2014-2018年3月)

2017年后中关村在河北投资额和投资企业减少,除河北各城市自身原因外,还与北京内部结构调整与产业导向的一些新变化相关。一是北京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昌平未来科技城三大科学城和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尤其昌平未来科技城主要吸引和集聚新能源、新材料、宽带技术,电子信息、民用飞机设计等方面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并大力度的推出了系列优惠举措,中关村企业更青睐于去昌平未来科技城发展。

二是伴随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和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北京正在制定新一轮南部地区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市委提出了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为依托,推动一批新项目在南部布局。这也使得部分中关村企业放缓在河北投资发展而寻求在南部大兴区发展的机遇。上述情况也同样影响到天津,与2016年相比,2017年中关村企业在天津的投资企业数下降了24%。

2、投资河北的技术领域集中于电子与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这与中关村的技术优势以及河北的定位和产业优势相契合。

中关村企业在河北投资分布在十几个领域,其中电子与信息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技术是其涉足的三个主要领域,投资企业数分别占全部投资的32%、20%和11.7%,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的10.17%、21.6%和11.9%(见表1)。与天津相比,除了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外,中关村企业在环境保护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现代农业技术动植物优良新品种、新材料及应用技术以及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领域投资于河北的企业远高于天津(见图2)。

表1 中关村企业在河北投资的技术领域分布(%)
(2014-2018年3月)

投入的技术领域

投资企业数(个)

占比(%)

投资额(亿元)

占比(%)

电子与信息

312

32.00

53.88

10.17

航空航天技术

8

0.82

0.56

0.11

核应用技术

1

0.10

5.00

0.94

环境保护技术

114

11.69

63.04

11.90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

66

6.77

18.33

3.46

先进制造技术

73

7.49

38.48

7.26

现代农业技术动植物优良新品种

36

3.69

31.29

5.91

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76

7.79

58.01

10.95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194

19.90

114.49

21.62

其他

95

9.74

146.61

27.68

总计

975

100

529.68

100

图2 中关村企业投资于河北和天津企业数比较(个)

在河北投资的技术领域分布与中关村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和河北的定位和产业构成相关。作为京津冀生态发展支撑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在冀有较大市场空间,而河北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高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四个领域。医药制造业的主业收入占到京津冀医药制造业总量的41%,高于北京和天津,具有外在的规模优势。因此中关村在冀投资的技术领域分布有其必然性,它既是中关村外扩优势,也与河北产业和市场优势相契合。中关村企业认为,在这些领域向河北投资更容易获得市场空间、产业配套和资源。

3、投资区域集中于石家庄、廊坊、保定、张家口、唐山,各承接载体和转化基地的作用初显。

2014-2018年3月间,中关村企业在石家庄、廊坊、保定、张家口、唐山五个城市投资的企业数和投资额占全部在冀投资的68.5%和76.4%(见表2)。

被调查的中关村企业反映,河北各城市承接意识积极、平台建设步伐较快、营商环境改善较实。石家庄功能较为齐全且综合发展水平在各市中最优。廊坊的区域优势显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东移以及“通武廊”战略合作的深化都促进了北京创新资源向其流动。保定技术产业基础较好,其共建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较好发挥了承接平台作用。截止到2017年底,来自中关村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来保定创新中心考察商机、对接资源、参加活动的超过5000家。张家口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尤为青睐的地方,数据显示中关村在张家口的投资超半数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唐山的工业基础好、产业需求大,曹妃甸区与中关村共建的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了中关村企业落户。

表2 中关村企业在河北投资的区域分布

承接城市

投资企业数(个)

占比(%)

投资金额(亿元)

占比(%)

保定市

119

12.21

21.89

4.13

沧州市

76

7.79

26.70

5.04

承德市

61

6.26

20.13

3.80

邯郸市

38

3.90

19.07

3.60

衡水市

28

2.87

9.18

1.73

廊坊市

155

15.90

88.34

16.68

秦皇岛市

56

5.74

34.38

6.49

石家庄市

172

17.64

143.35

27.06

唐山市

106

10.87

65.63

12.39

邢台市

48

4.92

15.39

2.91

张家口市

116

11.90

85.62

16.16

总计

975

100

529.68

100

调研发现,与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市投资发展分布呈“两极化”(集中于滨海新区和武清区)的格局不同,在河北投资发展的区域分布较为均衡,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格局(见图3)。尽管河北的综合发展水平在京津冀区域中相对较低,但各个城市的综合吸引力和承接力却相对均衡。这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河北省各城市承接非首都功能和招引创新资源的成效是较显著的。

图3 中关村企业在河北各市的投资企业数分布
(2014-2018年3月)

二、加大吸引中关村创新资源入冀发展的建议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深化,中关村创新资源和高科技企业的扩展和转移步伐在加快。截止到2017年2月底,中关村企业在冀共设立分公司2009家,子公司1520家,若加上企业之间的投资,则数额会更大。从投资比重看,中关村在河北投资仅占全部北京在冀投资中的一小部分,但其投资的技术含量和产业分布领域却对河北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

1、把握中关村企业的发展取向和外扩特点,精准有效的寻求产业和技术的对接点。

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万多家,日均新设立科技型企业80家,上市公司达318家,形成了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把握中关村企业的发展取向并找准承接的着力点,一方面,要把握北京腾退空间、外疏功能、外扩产业、抢占市场的新取向,找准承接和对接中关村的项目源和投资方。调研显示,中关村环保类企业将河北视为其重要的市场,创新型科技公司把河北高端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视为其成果转化的机遇,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在寻找新兴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孵化的新投向,电信和网络公司在酝酿互联互通中的信息技术支持和更大范围的便捷网络。这对河北来说是机遇也与招商引资的重点相吻合。

另一方面,要追踪和把握中关村科技企业和科技服务业的新布局和新需求,找准招引、承接、对接的环节和着力点。近年来,中关村语言识别、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智慧物流、精准营销等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快速成长,而北京的空间拥挤和制造业格局在一定程度了制约了其发展空间和现场应用。河北的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建设等既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其应用和拓展的基地和市场。找准承接与对接中关村企业的技术着力点不仅有助于将科技创新与河北智造、智慧物流等对接,而且能实现京冀双方共赢。

2、摸清北京服务业开放的走向,探索吸引中关村企业在冀发展的新路径,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对接。

科技、商贸和金融是北京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调查显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获国家批复后,其服务业对外经济合作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的步伐加快,尤其是一些创新型的模式、技术、业态、环节的延展和合作。

河北的高端服务业比重较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仅占到7.5%。而中关村在冀投资重点为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其项目重在科技服务,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信息传输与信息技术服务。这有助于提升河北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并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河北高质量发展。适应北京服务业开放的新形势,应积极探索河北与中关村有效协同合作的新模式、新形态、新机制。在园区建设中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对接,并推动建设产城一体综合性创新社区,积极提供配套服务和政策支持。

3、聚力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通武廊”等载体建设,提升招商引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按照党中央“控增量、疏存量,实现非首都功能疏解新突破”的部署,中关村企业的“东扩”和“南移”已成定局,河北作为其功能延伸、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扩展的重要基地,应发挥好相关园区、基地、平台的作用,提升招商引智的集聚力和吸引力。

调查显示,中关村企业向河北投资的取向主要有三:一是看重河北自然资源丰富,新能源和高效节能的市场应用空间大,现代农业企业在河北更容易获得资源和土地。二是石家庄、廊坊、保定、唐山等地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具备中关村新技术、新产业的转移成长的配套能力和要素集聚创新生态。企业对廊坊固安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的评分较高,对其承接的生态体系较为满意。三是中关村企业亟待向周边地区延伸发展,主要是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业态的扩展,而河北可依托或对接的产业需求和市场潜力均较大。比如,各城市正在培育的感知识别、知识计算、人机交互能力、图像识别、智能终端等技术攻关和应用,为中关村的人工智能技术外扩提供了巨大的产业对接需求,而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特别适合智慧物流和精准营销技术的应用。

鉴于中关村在津冀地区布局了多个科技园,各园区的招商力度都在加大,河北的招商引资部门在精准承接目标的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招商实施方案与指标,将招商责任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实现由“多元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转变,并将重点聚焦在科技含量高、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高端项目。

(作者: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教授周立群 天津财经大学教师、南开大学博士后周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