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芳:进一步提升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建议(下)

三、提升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的建议

北京为实现其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加大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其技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合同成交额已占全国技术交易市场近四成,其中一半以上流向外省市,创新源头辐射作用显现。天津应抓住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外溢的机遇,提升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和水平。

1.立足于京津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超前谋划京津科技研发转化布局,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

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不单是为了利用北京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溢出促进天津产业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双方科技资源优势,构建京津协同创新共同体。

一方面,要超前谋划京津科技研发转化的布局。密切关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动向,把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布局的新需求、新特点,细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目录。比如超前布局高精尖技术领域,强化与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协同布局,加强在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基础共性技术联合研发。

另一方面,要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构建企业主导的科技成果承接体系,激发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需求。采取将民营企业纳入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支持民营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等措施,增强企业科技研发实力和创新意识。支持企业牵头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转化项目,构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引进奖励机制,增强民营企业科技成果对接的积极性。

2.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构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第一,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借助北京科技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先进制造技术优势,加强高端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重大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的合作研发。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实质,引进北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等领域先进科技转化成果。

第二,梳理科研成果转化承接平台,提升科技资源转化功能。理顺各功能区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建立有针对性的科技产业成果对接体系。借鉴中关村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管理模式,强化示范区管委会统筹功能,对各分园规划布局、项目准入标准等实施统一领导。同时加强市政府与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对接和园区与行政区工作的统筹协调,构建各园区利益协调、优势互补、相互助力的协同发展模式。

第三,将自贸区创新试点向科技成果转化、行政管理、科技人才培育等方面拓展。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一步加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办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成果转化。在行政管理方面,增加对科技型企业落户的一次性财政奖励和税收优惠,提升对科技成果引进的资金配套水平,进一步减少科技企业管理审批事项和行政干预,增强对科技企业落户的吸引力。在科技人才培育方面,制定针对性强的举措吸引北京中高端人才,鼓励行业领军人才携科技成果来津孵化。同时根据京津人才流动的特点建立两地人力资源共享及交流平台,构建人才星期天制度、异地职称评审结果的互认试点等。

3. 找准承接转化的着力点和有效形式,构建多渠道、多层次、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体系。

首先,要找准承接和对接的成果转化源,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域。除近两年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较快的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外,还应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还应探索和开启科技成果转化承接的有效形式。如围绕我市企业技术需求开启“订单式”创新成果引进模式,以扶持企业技术委托开发或联合开发项目等方式增加技术需求,以引进和共建实验室、工作室、工程中心等方式推进合作研发转化,以大型仪器设备共用、科技数据公开等方式进行科技资源共享等等。

其次,应加强科技信息的对接,构建多层次、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体系。比如,以设立常驻团组机构、定期进行对口会谈对接,加强与北京科委、经信委、中关村等科技主管部门的联系和协作,以科技成果推介会、咨询会等方式对接和承接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转化成果。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吸引科技企业成果转化的行动办法,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以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贷款补偿基金、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落地的融资难题等。

4.把握优质科技资源流动性强的特点,将外引与共享结合起来,用足用活京津两地的人才和优质科技资源。

用足用活京津两地优质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需从两个方面发力。一要把握优质科技资源流动性强、发挥效能空间大的特点,将外引与共享结合起来。智力资源引进是提升天津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自主创新实力的重要路径。利用区位优势和和优质的服务,招引北京外移和外拓的院校和科研院所智力资源。以项目带企业、以平台带资源、以业态带集群,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北京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同时要与北京“三大科学城”建设对接,尤其是盯准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建设,通过跟进、承接、对接、共建等方式实现科技资源和人才的开放共享。率先在两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方面开放运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构建科技资源、信息开放共享协调机制,为两地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的技术成果交易和转化等提供集成服务。

二要深化京津两地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联动与合作,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与水平。招引或对接北京科技咨询、评估、金融等中介机构,鼓励以共建、参股、联合运营等方式,与北京知名孵化器企业、众创空间等机构进行合作,引进北京先进的科技服务管理模式和运营经验。整合两地专业服务资源,打造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会计、咨询、培训等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两地网上平台和数据信息服务企业,打造京津冀技术转移服务联盟等综合型线上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同时,在滨海新区检验测试技术创新联盟的基础上组建京津冀检验测试区域联盟,率先在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标准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