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静:聚力打造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议

【摘要】与北京的综合科技优势相比,天津在农业技术领域特色鲜明且有很大潜力,打造区域农业科技高地,拓展和提升天津现代农业科技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农业科技合作是一个重要切入点。打造京津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对接首都资源提升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扩散能力;搭建区域农业科技资源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京津冀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立农产品标准化技术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和应急机制;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出口创汇水平;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和天津已步入技术外溢和扩散阶段。与北京的科技优势相比,天津在农业技术和先进制造两个领域特色鲜明且有一定优势和潜力,其农业技术交易额为北京的5倍。依托现代农业技术优势,放大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扩散潜力,聚力打造京津冀农业科技高地,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这一目标,可在十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对接首都农科院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扩散能力。

围绕天津农业主导产业技术需求和优势领域,以本市大型企业、科研单位或高校为依托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业创新示范基地、特色产业科技园区,培育一批星火科技示范带,组建一批农业研发中心或科技传播站,共同研发或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同时,加强与首都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联建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成果交易转化等途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作体系。今年以来,京津间涉农技术合作倍受重视,在设施农业、农林技术、环保等领域签订和“落地”了多项协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与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海林园艺环保科技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应进一步放大和深化这种合作协同,提升促进院所科技成果在津转化,使之形成农业技术区域创新和扩散体系。

二、抢占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制高点。

以天津未来科技城、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和天津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搭建现代农业研发转化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和推广示范平台。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科研、展示、培训、创意、认证、信息、交易于一体的技术标准和品牌控制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与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合作,加速农业成熟技术的推广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定期举办农业科技论坛、农业科技产品推介会、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等,与京冀合作共同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抢占京津冀现代农业的科技制高点。

三、放大现代农业功能,做区域科技合作的桥梁纽带。

突出天津现代农业的“生态、高效、科技、服务”功能,加强与京冀农业科技要素的交流与组合。以首都科技和人才优势、天津制造优势和商品集散地优势为依托,以环京津丰富的农业类型为支撑,以北方巨大市场需求为牵引,作好三地农业科技项目合作的桥梁和中介。以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城为目标,为农业科技研发和提供基础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扩散和公共服务能力,将天津建成为科技创新一流、科研条件领先、高端人才集聚、产业引领能力强的农业科技人才高地,信息汇聚场所,成果集聚载体,创新活动基地。

四、搭建京津冀农业科技资源信息网络和共享平台。

利用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信息及高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平台,即时发布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及供求状况。培育订单农业,确定与市场对接的区域菜果、畜禽、水产等产业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及销售基地,建立稳定的区域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跨区域产销直接对接。按照“错位、对接、融合”原则,以利益为纽带,以农业科研院所为载体,积极承接驻京农业科研院所功能主体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基地、科技试验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公司技术外移带动河北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发展。有效实现三地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产业对接,提升天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五、依托自身优势构建京津冀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依托武清、滨海、宝坻等交通优势,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基地,重塑京津冀电子商务格局,优化农产品资源配置。破除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多、产业链长”的障碍,打造“冷库—低温配送中心—冷链运输设备及车辆—物流监控追溯体系”以及“肉类、水产品、果菜类物流工程”全产业链条,连通优质农产品市场与消费市场。依托京津冀交通体系的完善,以引进和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抓手,抢占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制高点和北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节点。

六、健全农产品标准化技术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提高农产品“生态化、标准化、无害化”安全监测能力,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绿色农业科技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配套的技术标准,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销区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协同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索证索票及台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将管理工作从被动应付向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转变。

七、延伸加工产业链,提升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水平。

重点围绕着渔业、蔬菜、畜牧、果品等优势特色资源,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精深加工研发、储藏保鲜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加工设备研发等农产品加工业科技链,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供技术保证。同时,发挥港口优势,整合京津冀特色农产品,实施协调布局、专业生产、联合储运、整合营销、内外共盈策略,面向外阜市场和国际市场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较大的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和品牌产品,努力扩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出口份额,带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八、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和应急机制。

加强以天津为主、面向京津冀的重大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农业重大疫病技术评估方法、灾害预警等科技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农业自然灾害、病虫害及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体系,开发农业资源遥感调查、农情遥感监测与估产、农业灾害遥感监测、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退化遥感监测系统等,为提升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建立高效有序的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京津冀携手制定统一的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预防控制规划,做好区域内的农业灾害检测、预警、报告、预防和控制等响应工作,并根据灾害事件的形成机理和环保防疫要求联合布防,使京津冀协作中的农业灾害风险降到最低。

九、依托天津职教优势做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发挥天津高职院校优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农民实际需求设置课程,积极整合京津冀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加快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善管理等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创业园区、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实训作用,搭建专业化、多元化相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础平台,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针对生态修复、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农业信息等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和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农民队伍,打造京津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十、营造农业科技创新和扩散应用的良好市场环境。

依托天津农业科技发展优势,借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与扩散应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提升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天津应加大与京冀的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互动,统筹规划发展目标,加快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为农业要素流动、农副产业价格调节和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转化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