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文广:西青区吸引北京资源和投资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下)

二、提升西青吸引北京资源的对策建议

1、把握北京产业转移和外扩特点,找准承接的着力点, 构建西青统一招商平台。

西青要准确把握北京转移产业、外移市场、腾退空间、外疏功能、搬迁机关的机遇,把握不同产业转移的差异化需求,加大对可能转移出北京一些科研机构及院所等专业化服务业招商引资强度,找准服务和承接的环节和着力点。应在深度调研基础上制定针对北京产业和机构的招商图,找准承接和对接的着力点。针对当前招商引资中各衔镇各自为战的格局,应整合区内招商引资队伍,构架统一的全区招商平台,统一发声,加大对北京资源的吸引力度。一方面,采取差异化招商谋略,对国外内知名大企业和科研机构采用一对一的精准招商和专项配套,对一些初创期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则采取与相关产业运营平台合作的方式。另一方面,应创新招商途径,发挥各类社会化中介组织和第三方平台的优势,拓展招引外部资源的网络。如在科技创新、“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或业态上,可借助清华控股、北大方正等高校系、华夏幸福基业、联动U谷等地产系、北科建集团、首创置业等国资系专业化产业运营平台;又如在吸引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时,借力掌握企业经营信息的四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

2、提升“天津南站”的战略定位,加快周边载体建设,提升承接北京优质资源的能力。
天津南站作为京沪高铁上的枢纽站,每天有上千人次的高端商务和商业人流进出,是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南站主要是由张家窝来负责具体规划和建设,且依然处于路网建设阶段,至今还没有一笔北京投资真正落地,车站规划还是配套的商务楼宇建设处于严重滞后局面,大大影响南站高铁经济的充分发挥。而武清充分利用车次远不如南站的城际站建设的佛罗伦萨小镇2016年销售额已达3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且仍以20%的年增幅成长。
南站是天津市确定的“1+11”个对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承接平台,应举全区之力提升和完善南站规划,提升天津南站的战略定位,发挥南站“双铁”(高铁和地铁)承接平台的作用,将其打造成天津西部区域新增长极。同时,不失时机地争取我市将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天津始发站放在南站区域。

应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机构对南站规划及定位重新进行梳理和谋划,加快载体建设。在全区层面统筹开发土地资源,在完善“硬”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快推出政府公屋、公共定制(通用)厂房等能为落户企业降低成本的举措。同时,也加快医疗、教育等社会软环境建设,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有突破,如通过与中心城区知名学校联合办学等方式,提高中小学的水平,提升人才的吸引力。

3、创新机制、整合区内资源,发挥各街镇优势,在吸引外部资源的同时激活内部要素。
近年来西青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街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大寺、中北、张家窝等所辖街镇正是抓住了中心城区外溢的契机,使街镇优势较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应把握京津冀地协同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发挥街镇的比较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发展水平。同时还应根据西青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企业结构特点,实施差异化招商战略。除北京资源外,还应拓宽视野,把吸引广东及非京籍产业入区作为重点之一,最终形成多元投资的结构。

杨柳青镇作为旅游重点发展区存在着旅游未成链、停留时间较短,对地方经济带动性较弱的问题,同时土地紧张和载体缺失也是其发展的瓶颈之一。而临近的辛口则有土地和农业资源丰富优势。应利用南运河积极整合杨柳青和辛口各自优势,深化西青文化资源挖掘,突破街镇界限,通过与知名旅游企业战略合作的途径,加快旅游与地产、商业、文化、农业等相关业态的结合,把农业与观光、旅游、养老、休闲、培训、体验等多种业态叠加起来,走“大旅游”发展之路。

西青开发区是产业集聚高地,但发展空间面临饱和。应加大全区统筹,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加快王稳庄和开发区的利益协同,抓紧实现西青开发区二期扩区的建设步伐,把其作为吸引北京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主战场。

通过引进北京优质资源和好项目激活内部要素并推动自身机制创新,使招商引资与本地主体进行无缝的培育对接,打造双赢。想方设法通过引进首都优质资源和项目将张家窝的高铁地铁资源和精武高教资源激活,让区位优、资源特、成本低等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4、精准招商引资目标,明确责任清单,提升招商引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握北京央企和总部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投资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以及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区街镇招商引资部门在精准承接和对接目标的同时,要明确招商实施方案与指标,将招商责任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实现由“多元招商”向“精准招商”、“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的转变。

2016年我市吸引北京投资占吸引内资的37.7%,而来自北京的投资又集中于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房地产、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务业。西青区的优势在于以开发区为基础制造业集聚,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路数和经验不多。在招引北京资源时,除了吸引高端制造业的大项目外,不宜过多承接占地面积大、单位税收较低的一般制造业项目而应将招商的重点放在高、精、尖的新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应完善对企业的全程追踪服务,以便捷、高效的服务打造“西青效率”和“西青口碑”。

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京津产业协同的新路径、新形态、新模式,实现产业的深度对接和功能的有效互补。如平台模式(通过搭建和整合交易或服务网络来促成协同)、项目模式(围绕重点项目开展合作)、对接模式(两方将相关业务异地链接、共同发展)、借壳模式(借龙头企业和品牌的授权和市场网络,做强自身产业和功能)、共建模式(以各自优势补对方短板,实现合作共赢)、吸纳模式(凭借政策新、服务优、生态好的优势吸引外部资源集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