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杰等:提升和完善天津市承接平台的对策建议

提升和完善我市承接平台的对策建议

——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专项调查报告

王金杰  薄文广  周立群

【提要】本调研显示,我市吸引北京资源的数额和增速放缓;承接载体定位重叠交叉,部分平台建设节奏慢、软环境建设滞后、承接重大引领性项目的难度加大。同时,河北承接载体群雄并起,对吸引北京企业入津发展是一大挑战。

本报告建议:1、适时整合和优化承接平台的布局,构建特色鲜明、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发展格局。2、把握疏解取向和北京服务业开放新布局,找准承接重点、创新合作方式,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3、聚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提升吸引和培育引领性项目和独角兽企业的引力,打造高水平标志性承接载体。

一、我市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我市吸引北京资源的数额和增速放缓。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来自北京的投资已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40%,但今年上半年吸引北京项目354项,比之去年同期减少了418项,到位资金59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98亿元。本课题组的调研显示,中关村在津投资企业数及投资额在快速增长后也呈滑落态势,2014年-2018年3月底中关村在我市投资企业数为1213家,投资金额达497亿元。其中投资额在2014-2016这三年间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36.6%,投资企业数也较快增加,年均增长率为27.8%,但到2017年二者均呈下降态势。2018年前三个月在津投资企业数66家,投资额10.6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投资企业数略有下降,但是投资额仅为2017年同期的15%。

2、承接载体定位重叠交叉,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京津冀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2+4+46”个产业承接平台中,我市我市滨海新区属于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16园属于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旨在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承载能力强的承接载体。但 “1+16”承接平台布局在各个城区、载体较多,主导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存在产业同构问题。这使承接平台之间在招商引资中缺乏错位,容易相互掣肘,难以形成优势产业集聚和园区间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合力。由于各产业园区的开发和运营由所在行政区的功能区管委会负责,园区间横向沟通缺乏市级层面的利益协同,各载体分布散且各自为战,难以实现产业转移精准化、承接集聚化、园区专业化。

3、部分平台建设节奏慢、软环境建设滞后,产业集聚力不强。

在“1+16”承接平台中超半数属成立时间短或处在开发水平较低区域,诸多承接平台是建在待发展区域,建园时间短,创新生态、孵化氛围未真正形成,相关的商业、服务业、交通等配套建设较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承接力,例如处于京沪高铁必经之站的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由于开发建设主要由西青区张家窝负责,需要协调多方的利益关系,目前依然处于规划和基础设施施工阶段,高铁和地铁交汇的两铁优势远未发挥。调研发现,不少承接平台建设节奏偏慢,软环境建设滞后,甚至陷入“平台建设慢—承接项目少—环境建设步伐放缓—招商引次无吸引力”的恶循环。此外,远离主城区刚刚开发建设的园区靠“九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的招商引力在减弱。多数园区在营造标准高,机制新,服务优的生态环境方面还显滞后。

4、河北各承接载体群雄并起,对吸引非首都功能入津是一挑战。

虽然河北各城市的产业基础及社会公共服务软环境弱于我市,但河北在工业制造、商贸物流方面的区位空间和市场潜力有一定优势。调研显示,河北诸城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的行动较实、平台建设步伐较快、承接目标明确、招商途径较多、方式也较灵活,同时出台了实施方案与指标,将招商责任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如河北商务厅联合北京商务局共同制定《承接地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其主要承接小商品、汽车配件、农产品加工仓储和建材等,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园区的重点承接项目和承接路线图。由于这些园区有着较清晰的定位,分工相对较明确,借助一些大项目的引入较快形成规模河北的承接载体群雄并起和全局谋划,如石家庄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已推动总投资达380亿元的16个重大项目落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有150余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入驻,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和机构近总数的50%。河北各城市承接载体群雄并起对我市吸引非首都功能入津发展是一挑战,也增加了“1+16”承接重大引领性项目的难度。

二、提升和完善我市承接平台的建议

1、适时整合和优化承接平台的布局,构建特色鲜明、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园区发展格局。

首先,各承接平台的产业定位要清晰,园区功能应有特色。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应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实现错位发展,以形成重点产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链支撑配套。同时,围绕重点产业着力引入上下游关联产业和服务机构,以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服务配套式集聚。除承接北京资源外,将其他省份的招商引资融为一体,形成全方位招商的格局。抓住长三角、珠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北移或北扩”的契机,提高园区产业规模化、服务化、集聚化水平,打造“北方最佳落脚点和集聚地”定位,形成“外部开源”、“内外联动”格局。

其次,应将天津“1+16”承接平台的布局置于京津冀产业转移“2+4+46”大格局中定位。从近四年京津冀产业转移和重布的趋势看,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外溢呈“T”字型走向,即由北京—廊坊—武清、北辰—滨海新区这条东西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及以滨海新区为轴心的南北向沿海临港产业带。 承接平台的规划应循着这一轨迹重点谋划布局,以形成我市在区域发展轴和产业带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对承接载体进行有机整合。对承接能力低和实际效果不明显的平台适时调整,致力于打造东有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南有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西有武清津滨工业园、北有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的重点分布格局。实现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发展模式。

2、把握疏解取向和北京服务业开放新布局,找准承接重点、创新合作方式,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

要把握北京外疏功能、外扩产业、抢占市场的新取向,找准承接和对接的项目源和投资方。调研显示,北京创新型科技公司把高端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视为其成果转化的契机,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在寻找新兴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孵化的新投向,电信和网络公司在构建智慧城区和智慧港口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盯准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新一代移动通信、节能环保、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智慧物流、精准营销等项目及产业节点,实现天津产业优势与北京创新资源的结合。如借助天津天河科技园的“天河”系列,形成云计算、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集聚区,吸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移动医疗、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关键环节,加速聚集信息技术创新和关联应用产业,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对接。

调研表明,北京产业外拓和服务业开放较注重产业链的系统布局,在园区共建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孵化转化—科技服务”全链条发展以及组团转移。适应北京服务业开放的新形势,我市各承接平台应认真总结和积极探索京津协同合作的新模式、新形态、新机制,在园区建设中注重产业链整合,有针对性的提供配套服务和政策支持。从近年协同发展的实践看,我市各园区的一些合作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应及时总结进一步探索,如平台模式(通过搭建和整合交易或服务网络来促成协同)、项目融合模式(在项目合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互惠)、对接模式(两方或多方将相关业务异地链接、共同发展)、助力模式(他方为主,我方助力或支持援助他方发展)、吸纳模式(凭借政策新、服务优、生态好的优势吸引外部资源集聚)等。合作方式的创新探索既是园区完善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承接水平的内在要求。

3、聚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提升吸引和培育引领性项目和独角兽企业的引力,打造高水平标志性承接载体。

课题组对周边河北诸城市的调研显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承接平台的基础设施和园区环境均优于其它园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科技项目已陆续落户。但要真正打造成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研发深度对接的标志性园区和集中承载地需在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清晰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和功能定位,抓住引领性项目带动产业群的集聚。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京津两地密切合作的标志,也是非首都功能承接的重要支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应依托天津制造研发优势,聚力打造先进制造研发转化集中承接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其承接的不仅仅是来自北京的企业和机构,也应是国内外先进制造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高地。作为标志性承接载体,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需要有一批引领性项目。引领性项目具扩张力强、有带动面宽、市场前景好的特点,如数字系统、无人驾驶系统、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智能航运物流系统。科技园的招商应重在新兴产业引领性项目,将招商项目与天津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结合起来。以高品质的引领性项目促进产业链的集聚,通过创新网络链接、创新成果聚变、领军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助力等途径,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园区快速成长壮大。

二是应将引入独角兽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并为我市的潜在和种子独角兽企业“私人定制”,给予重点扶持。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有70家,约占全国的43%,其集中于电子商务、物流、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交通出行等领域。而这些产业和领域恰是我市颇具优势并有着巨大潜在需求的领域。独角兽企业具有自生和孵功能,“独角兽孵化独角兽”是其成长壮大的重要特点。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应重视引入独角兽企业及其关键部门,或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运作机制加入以数据、信息实时交换为核心的网络虚拟集群和产业链条。近年来滨海新区吸引了滴滴出行、京东金融、58到家、猎聘网、36氪、瓜子二手车等7家北京独角兽企业落户,并集中了我市的11家独角兽种子企业和9 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应根据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特点“私人定制”产业政策和科技扶持计划。引导和扶持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来完成技术合作创新,尤其是在挖掘新生代消费需求挖掘、服务升级、新技术场景化应用等方面增强研发能力和扩展能力。在园区建设中借助异地虚拟协同平台的数据资源和创新生态来孵化种子独角兽企业。

(作者: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 王金杰、薄文广、周立群)

附表:天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1+16”个平台简况

各区

重点承接平台

重点承接产业

综合承载平台

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心商务区企业总部集聚区;各功能区

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企业总部及二级总部、区域总部、功能中心,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国际航运、现代金融,以及教育、医疗机构和文化休闲资源

专业承载平台(16个)

和平区

海河南京路亿元楼宇发展带

商业金融、航运服务、文化旅游

河西区

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

文化金融、设计研发、软件信息

南开区

南开西部片区

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生物医药

河东区

河东金茂产业园区

电力电气、贸易金融、军民融合

河北区

意式商务区

科技研发、商务服务、创意产业

红桥区

红桥区光荣道科技产业园

文化创意、消费金融、商贸服务

东丽区

华明—东丽湖片区

科研机构、机器人制造、
     旅游休闲

西青区

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

电子信息、汽车、科技服务

津南区

海河教育园区高研园

信息装备、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商务服务

北辰区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机械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和
     生物医药

武清区

国家大学创新园区、
     京津产业新城

高等院校、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生物医药、电子商务

宝坻区

宝坻中关村科技城

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健康养老

宁河区

未来科技城宁河片区

汽车、智能机械制造、电商物流

静海区

团泊健康产业园

大健康、循环经济、现代物流

蓟州区

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

环境科技、休闲旅游和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