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围绕天津创新发展的多项调研成果产生社会反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商联、天津滨海—中关村管委会分别致感谢函,对我院调研成果和咨政建言给予肯定。发改委来函肯定了课题组建议“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加快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工商联来函认为研究“深入分析天津经济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的前沿和政策的有效性”。滨海—中关村管委会认为课题组“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该调研系列是围绕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和非首都功能承接两个重大问题开展的。问卷调查和园区企业调研工作开展近半年,三个课题组先后赴广东、浙江、江苏、北京、河北及天津市各城区的科技园区调研座谈,调研成果和咨政建言先后报送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滨海新区,得到了市区两级主要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天津市“1+16”承接平台的问题与对策》是在对我市各区非首都功能承接园区调研基础上完成的。市发改委对该报告给予肯定,来函认为课题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委将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落实”。该报告将天津“1+16”承接平台的布局置于京津冀产业转移“2+4+46”大格局中定位,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承接平台的三条建议:1、循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T”字型走向重点谋划布局,以形成区域发展轴和产业带,形成东有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南有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西有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北有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的重点分布格局和特色。2、提升招商引资和集聚优质资源的引力,找准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和功能定位,抓住引领性项目带动产业群集聚,以税收分成、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完善与北京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3、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探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径,将“一基地三区”建设与雄安“集中承载地”和城市副中心建设相衔接,作足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入的文章。
《天津民营经济发展动态监测及追踪研究调查报告》是一项年度系列研究报告,始于2014年。2017年调研问卷针对380多家企业,数据总量14.4万个。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融资、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等相关情况和困难,重点考察了民营企业对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支持政策的了解和反馈,以及民营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构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相关情况。报告总结出天津民营经济发展的5个特点:1、信息软件技术行业或成为发展“领头羊”;2、电子商务、节能环保、信息服务渐成为三大投资方向、传统行业跨界投资趋势明显;3、高端人才流出、人才紧缺加剧,人力资源状况严峻;4、整体融资状况改善,融资缺口持续下降、银行信贷可得性增强;5、税费负担下降,成本问题突出,转型升级困难加剧。研究报告根据民营企业家对政策细节和落实效率、政策连续性政府信用和官员不作为、不同所有制公平竞争环境和市场准入,以及整体创新环境的担忧,对应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企业解难、救急、办实事,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8条政策建议。工商联致函我校,对该研究成果及调研团队严谨扎实的调研工作给予肯定和感谢。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协同创新能力》是市社科联重点调研项目的结项报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市承接和对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课题组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园区产业现状、发展优势及取得的成绩,深刻剖析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瓶颈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协同创新能力的五点对策建议:一是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引领京津冀区域产业高端化高质化,二是以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为导向,重整区域产业技术协同链条,三是构建立体引才体系,优化人才结构,充分释放人才需求,四是对症破解企业融资瓶颈,提升企业对园区未来发展信心,五是积极构建有滨海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该建议得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报告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希望课题组能对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继续跟进研究,以促进园区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