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云等:我市承接中关村创新资源的格局与思路(下)

二、加大吸引和对接中关村创新资源的建议

随着非首都功能的进一步疏解,中关村创新资源和高科技企业外扩和转移步伐在加快。尽管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投资占北京全部在津投资的比重并不高,但其投资的技术含量、产业分布及对汇聚优质资源的引力,却对天津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关村人工智能创新资源融入天津制造对于快速集聚智能科技要素尤为重要。为此,应依重中关村创新源,加大吸引中关村创新高科技企业入津发展。

1、对接中关村智能科技创新源,盯准承接的项目源和关键技术合作方,构建京津智能科技产业的创新链。

中关村是我国人工智能智力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地区。近年来,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研发机构和企业已覆盖了硬件制造、软件技术研发、通用平台支持、终端产业应用等各个产业链环节,并聚集了一批领军企业。天津的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城市建设既为其发展提供了应用场景,也是其拓展的潜在市场,而且天津在无人车、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科技新兴领域以及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智能科技基础软硬件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为中关村智能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供服务与资源。

对接中关村智能科技创新源需要找准对接的领域和环节,盯准承接的项目源和合作方。一方面,应在现有智能科技企业“点状分布”的基础上,重点引进智能制造产业链集成商和重点行业解决方案商。加大本地大数据、算力、服务平台与智能技术、算法、解决方案的对接,整合上下游智能企业和智能 资源,提升我市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做大做实智能科技产业。另一方面,应结合我市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行动计划,通过敲门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有针对性的吸引和扶持中关村关键智能技术在天津制造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售后服务环节深度应用,形成应用场景的“有机串链”和系统应用。将天津先进制造与北京智能研发对接,不仅可提升先进制造研发的水平,而且有助于共同构建由原始创新—硬件制造—软件技术研发—通用平台支持—终端产业应用的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

2、把握北京服务业开放的契机,探索吸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在津发展的新路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层次。

北京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是科技、金融和商贸,其总量已占GDP的60%以上。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获国家批复后,其对外经济合作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的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是北京对外投资的重点,而我市高端服务业比重较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对“一基地三区”的支撑力不足。

在新一轮的京津冀协同中,吸引中关村企业在津发展的重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我市吸引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迫切,优势明显。天津制造的短板不仅是工业产业链短、高新技术比重低,而且体现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力不强,价值链创新力和增值力不足。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亟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和商贸服务的支撑。生产性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决定着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先进制造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商贸业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我市是北京服务业投资的首选地。我市拥有产业需求和市场潜力大的基础与优势,具备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转移成长配套能力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生态。

我市需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补短板、增强项,探索吸引服务业项目在津发展的新路径。中关村企业注重全产业链的布局,科技服务链条中不仅包括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而且包括投融资服务、保险服务、租赁服务,还包括商务服务和法律服务。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平台以及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应加快构建科技服务、中介服务、转化支持等服务体系。围绕研发转化、技术交易、孵化转化培育吸引科技金融、科技中介、商贸物流、法律服务等跟进落地,形成与吸引创新要素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相匹配的服务能力和生态体系。围绕重点项目着力引入上下游关联产业和延伸服务机构,以形成相实体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支撑促进、配套式集聚、集群式发展的综合服务格局,以放大和增强其转化能力 、扩散能力、带动能力、服务能力。

3、各城区应基于自身功能定位,通过吸引中关村优质资源和高端项目注入新动能,提升城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吸引中关村优质资源和高端项目需与创新型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滨海新区应以构建科技、金融和商贸服务的区域高地为目标,在承接北京科技、金融和商贸服务高端项目和总部方面全面发力。发挥其先进制造研发集聚、智能科技产业覆盖面广、企业数量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优势,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依托,吸引中关村人工智能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研发成果的落地转化;发挥自贸区金融创新实验的政策优势,吸引北京股权投资基金、保险资金跨境投资,与金融服务商共同推进离岸租赁和出口租赁等在自贸区试验;依托港口航运优势,吸引大型商贸物流企业集聚,推进智能口岸和智慧航运物流建设。

武清区应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和示范区。借助“通武廊”一体化改革和“小京津冀”合作协议,进一步打通对接中关村创新资源的通道,提升承接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依托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园区和载体,吸引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转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夯实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石,并争取在招引智能科技独角兽方面有突破。

中心城区应以多形态服务业为主,以吸引高端总部机构为重点。发挥城区商务、交通、文化和教育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人才集聚度高的生态优势,承接引进中关村及北京的智能科技、金融服务、创意设计、高端商务等总部机构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为服务业的高端化和老城区的结构优化注入新活力。借此盘活中心城区空置楼宇和小洋楼资源,进一步凸现“金融和平”“金贸河东”“商务河西”“科技南开”“创意河北”“商贸红桥”的功能定位和特色。

环城四区作为中关村落地天津的拓展区应以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继续发挥其工业基础较好、智能科技产业初具特色的优势,加大吸引中关村智能项目和科技服务机构的落地,促进本地产业与中关村创新科技的深度对接融合。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自身吸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城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周彩云: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