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勇:关于构建我市涉农电商“三点从链”发展的建议(下)

二、构建我市涉农电商“三点两链”发展思路的建议

1. 品牌化路径提高涉农电商产品利润点

为避免我市农产品重走简单地“复制”、“模仿”的老路,需跳出低价营销的陷阱,提高涉农电商产品利润点,其根本出路就是走品牌化。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品牌化建设将进一步创新思路、理念和方式方法,借助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扁平化和泛在化的优势,创新展示方式,拓展宣传渠道,增强信任度,提高认可度,增加美誉度。重点在西青、静海、蓟州、宝坻鼓励涉农电商的龙头企业注册地域特色商标,实现地域品牌化与产品商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产品的知名度而将地域特色转化为提升产品利润点的途径。

2. 多元化丰富涉农电商利润源

在具有农业比较优势的蓟州区、静海区、宝坻区、宁河区、西青区等5个区建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农产品、民俗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等双向流通的县域电商园区或运营中心,助推新型农商经营主体开拓网上策划体验、推介销售及与物流快递企业对接等业务,支持其与大型电商对接或自建运营平台,实现开展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结合,以丰富的多类型产品扩展利润源。还可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直播销售平台,农户可与受众充分互动,达到网络营销产品的目的。

3. 搭建平台扩大涉农电商利润池

在区位优势明显的武清区、宝坻的京津新城等地,建立以服务天津各涉农区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专业性网络平台,是以农产品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为核心的天津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为农业企业及种植大户提供产品销售、质量控制、信息交流、资金支持等综合的性公益服务。

4. 进城下乡多产业并进增强产业链集聚效应

“下乡”的意义在于以电商为载体促进涉农产业与城市服务的实现产业链融合进而形成集聚效应。应推动信用良好的合作社、农资公司、农业科研院所下乡。可依托大型农业、农资电商平台和供销社等已有渠道和载体,开展化肥、种子、农药、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网络推介销售,推动“放心农资进农家”,为农民个体、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实惠、可追溯的农业生产资料。“进城”与下乡类似,以电商平台为载体,实现城乡二元的有机结合。可在西青、静海、蓟州、宝坻、宁河、津南等重点村镇,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社区电商平台,通过密集型选址和快速投放的方式凸显规模化效应,形成农村地区与城市社区的高效率产销渠道,消除农产品进入社区的最后一公里瓶颈。西青、静海、宝坻、蓟州、宁河等涉农区休闲农业与旅游资源建设、开发,整合休闲农业资源,完善提升采摘、餐饮、住宿、主题活动、民俗产品购销等主要服务内容,利用天津休闲农业网、天津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等平台,实现乡村旅游线上直销,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城乡互动发展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5. 提升涉农电商产业价值链

政府、企业、农民合力提升涉农电商产业价值链。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江苏宿迁等地涌现多方合力推动形成的淘宝村,即“村民规模化创业+政府积极引导+服务商专业服务”相结合。推动农产品上行系统性的开发,以垂直B2B 作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渠道。垂直B2B 平台使通过前端零散用户的订单集合,改造传统供应链,引导生产端的标准化,实现按 需定制,并整合供应链金融,提供金融服务,有力促进农产品上行。

(作者: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研究员 刘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