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银:加快推进先进制造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上)

【提要】我市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存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滞后,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受阻;难以识别和形成共同利益,线下平台建设难关联性差;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平台初创期建设困难;网络化联盟替代创新中心,制造业平台出现“去中心化”趋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建设滞后,技术成果商业化难等短板。建议如下:规划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形成制造平台生态系统;调整财政投资方向领域,支持构建先进制造业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促进高新技术制造业形成;加快培育平台型企业,深入推进先进制造示范区建设;建设非营利性平台组织,有效整合社会创新资源。

一、先进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问题

1.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滞后,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受阻

电商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比重较高的地区(如东北和天津等)反应较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滞后。虽然有零星的互联网企业或企业分部进入,天津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平台网络。无论产品设计研发,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形成都离不开大数据资源支持,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支撑。我国在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方面与美德相比差距较大,2017年我国企业设备数字化率为44.8%、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为39.0%,制造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要加快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创新,构建支持智能制造升级和先进制造集群化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平台。

2. 难以识别和形成共同利益,线下平台建设难关联性差

一方面,共同利益是创新平台组建的基础,平台参与者只有识别共同利益,才能产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优势互补的创新力量。由于创新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存在,潜在参与者在综合评估风险、成本和收益后,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租赁性服务模式。部分潜在参与者看重显性收益而忽视隐性利益,没有挖掘形成潜在共同利益,影响平台建设参与动力。另一方面,各个创新平台之间应形成互联互通的创新网络,形成平台生态系统。但我国制造业平台组织规模小,平台之间存在行业分割和区域分割,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创新网络。各类孵化器规模有限,难以形成平台网络,抑制平台潜能的释放。

3. 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平台初创期建设困难

平台要产生收益,需要一定规模的初始投资,当产生显性收益或收益预期时,才会吸引社会资本注入。美国联邦政府在前2-3年内向每个制造创新所注资7000万美元,5-7年后,创新所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产生造血功能,开展营利活动。我国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投向了创新型企业,平台组织获益不多。平台组织缺乏沉淀资金来源,难以承担融资风险,难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收益预期。国家创新政策应调整投资方向,从企业导向向平台导向转变。

4. 网络化联盟替代创新中心,制造业平台出现“去中心化”趋向

创新中心等机构吸引力下降,而网络化联盟等松散型组织被广泛接受。制造业平台建设出现“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倾向。以项目为纽带的联盟更具有灵活性和可选择性,项目参与者获得各自收益后即行退出。但制造业技术创新既需要各种各样不断更新的异质性资源,也需要形成稳定的创新平台生态系统,以实现相对稳定的互补性合作,而松散型联盟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利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快餐式的联盟增加了创新活动交易成本。如《人民日报》2016年调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高端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等)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不高,租用企业沟通时间长、费用高,难以满足创新要求。

5.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建设滞后,技术成果商业化难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滞后,阻碍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如高校发明专利转化率13.5%、科研院所28.2%、企业67.5%,高校和科研院所许多技术发明被束之高阁。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国内外科技资源和市场信息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制造技术成果供求错位,降低了成果转化率、转化效率。高的技术风险、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了民营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政府资本应参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